为细究非遗传承的悠长脉络,深味传统技艺的独特韵致,助力非遗文化在守护中焕新,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秦风遗韵跨地域非遗文化比较研究与传承创新”暑期社会实践团,轻履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铺开了一场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实践长卷。
图为实践团成员部分合影,王艺哲 供图
匠心对话——在指尖技艺中触摸文化根脉
为赴一场指尖与匠心的对话,于指掌起落间触摸文化根脉,实践团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启程,与三位非遗传承人一同叩响这场寻根之旅的门扉。初见栾旭初老师,他正凝神屏息旋剪“五瓣梅”。银亮的剪刀在指间翻飞如灵动鹊鸟,刃尖游走处,瓣瓣红梅似沾着晨露的蝶儿,旋出轻盈而鲜活的弧线。执剪起落间,三秦剪纸“虚实相生”的独特韵致悄然剖开:留白处似有清风穿堂,凝实处更显肌理分明。他望着纸上渐显的生机轻声道:“稳、准、巧里藏着门道,下剪如笔墨落纸,每一刀都牵着先民的手,指尖触到的,是千年文脉在脉息里流转。”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栾旭初老师交流非遗文化现状,刘锦璇 供图
携这份触感,实践团循迹旬邑县,寻访“剪花娘子”库淑兰的亲传弟子——赵金娥老师。那位将黄土魂脉裁进红纸的先辈,早以剪刀为语,在纸上种下乡土的根。赵老师承其神韵又拓新境,在她的农家小院,一场静默的匠心对话正于指尖流淌——我们凝视着彩贴剪纸在她指腹间流转生姿,素剪如刀刻般洗练,拼贴似绣锦般绚烂,《十大元帅》的沉雄与《江娃拉马梅香骑》的灵俏,皆是手艺与心魂的共鸣。当她捻起细碎纸片,指尖的温度仿佛焐热了代代相传的文脉:“这些边角料能拼出日子的鲜活,捏着的,是老辈传下的生活骨血。”满室剪纸印着师徒相授的印记,每一道剪痕都是与先辈的应答,而我们在这指尖技艺的触碰里,分明摸到了文化根脉的温热搏动。
图为赵金娥老师为实践团成员展示剪纸创作,王艺哲 供图
轻叩惠海平老师工作室的木扉,门轴转动间,满屋红纸的细碎光影漫过来,像淌着一汪温柔的红。惠老师将亲手剪就的作品缓缓展平,指尖在“蛇盘兔”的纹样上轻轻拂过,那些交错的线条里,藏着剪刀与时光碰撞的密码,更清晰地昭示着“福常驻”的美好祈愿。他执剪如执笔,从人物轮廓的筋骨勾勒到眉眼细节的镂空雕琢,每一刀起落都是与传统的对话,艺术美学的韵致顺着指尖,一点点揉进刻痕的深浅里,成为可触可感的指尖记忆。光影在红纸上淌动时,他取出剪纸云肩,让团员们轻轻披上,镂空的花鸟纹在肩头流转,恍若把岁月的诗意裁成了衣裳;又捧出自制的剪纸围巾,经纬间凝着的何止是匠心,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体温。剪刀与红纸的私语、指尖与纹样的触碰,都在诉说着对文化根脉的触摸,始终萦绕着剪纸艺术与文化传承交织的沉厚气息。
图为惠海平老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云肩剪纸的故事,王祥照 供图
红色铸魂——在非遗印记中感知信仰温度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的"红色记忆"展区,一帧延安剪纸洇着岁月沉香,红星棱角被时光磨得温润,镰刀弧线仍藏锋芒,烧焦火柴头补缀的色块恰似当年窑洞马灯抖落的星火——那是陕北公学学员与老乡共执剪刀,将救亡热望铰进红纸脉络;这缕红牵出遥远呼应,旬邑陕北公学旧址土窑墙上毛主席的题词与剪纸刀痕在时空中相扣,同是信仰温度,革命先辈以窑洞为课堂、马灯为明灯,"背着课桌打游击"守护真理火种的绝境执着与乐观,恰与非遗传承人在清贫中坚守、以岁月锻铸匠心的精神辉映;当剪纸纹路与窑洞剪影轻触,八十载光阴在光影中折叠,原来非遗守护文化与红色延续精神本是同根坚守,一者织就文化肌理,一者铸就精神脊梁,共凝为民族精神基石,让文化自信根脉在传承中愈发坚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陕北公学旧址与毛主席题词合影,王艺哲 供图
青春实践——在知行合一中播撒传承火种
咸阳市康复教育学校的教室里,红纸在特殊孩童指间轻颤,正慢慢舒展成心中的模样。实践队员将剪纸巧思凝作“对称折纸法”,指尖相引间,教孩子们剪出五角星的清锐、小兔子的憨纯。当自闭症男孩小林捧着作品,眼角眉梢漫开浅浅笑意,带队老师望着那抹透亮的光轻声喟叹:“原来非遗是能淌过所有隔阂的温润语言。”这段与剪纸相伴的时光,最终凝结成学校里一方崭新的“非遗艺术角”——青春的足迹里,知行相济的力量既深扎传承土壤,又为特殊孩童的世界铺展带着文化馨香的晴空,让火种在指尖流转中生生不息。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咸阳市康复教育学校小朋友合影,王艺哲 供图
从陕西废物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里流淌的文脉,到传承人指尖漫溢的温度;从革命旧址流转的光影,到特殊儿童眸间绽开的笑靥,——这支青年团队以步履丈量初心,用行动注解着“艺启秦风寻古韵,青传遗韵践乡行”的誓言。恰如栾旭初老师所言:“非遗传承从不是固守旧痕,而是让千年智慧在今朝重焕新生。”当剪纸的镂空纹路与面塑的立体肌理在新时代的晨光里相遇,传统文化的长河之上,正跃动着青春的浪尖,每一朵都闪着传承的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秦风遗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撰文:刘胜梅 王怡童
供图:王艺哲 刘锦璇 王祥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