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映照青春担当 —— 皖江工学院赴横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8 22: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稳   阅读 80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马稳、吴慧慧)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6月25日至28日,皖江工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马鞍山市博望区横山红色地标,开展为期4天的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团队通过走访革命旧址、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分享会、直播宣传当地文旅与农业产业、整理革命文物档案及拍摄红色微纪录片等形式,引领青年学子在触摸抗战时期战壕、纪念馆等红色印记中,解码“不屈不挠、为国为民”的精神密码,既厚植家国情怀,也为奋进新征程凝聚青春力量,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传承。

▲图为横山抗日英雄纪念碑挂牌仪式。马稳供图

一、缅怀先烈祭英魂,信仰之基筑心间

6月25日,横山抗日英雄纪念碑前庄严肃穆。实践团队成员身着统一队服,小心翼翼地擦拭碑身,拂去历史尘埃,向长眠于此的革命英烈表达崇高敬意。活动特邀博望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副局长耿基玉作为特邀讲解员,他以《烽火横山:皖东抗战的精神丰碑》为题,生动还原了新四军在此开展游击战争的壮阔历史。当讲到“马鞍山战斗”中烈士们用血肉之躯阻断敌军进攻时,师生们眼眶湿润。在纪念碑前,全体成员右手握拳庄严宣誓:“以青春之名,承先烈之志”,并敬献花篮,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正如团队指导老师吴慧慧所说:“今日山河锦绣,正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而青年接过的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续写荣光的时代使命。”

▲图为 耿基玉为三下乡团队讲解。吴慧慧供图

▲图为师生群体在横山抗日英雄纪念碑前宣誓。马稳供图

二、创新传播赋新能,红色旋律奏新声

6月26日,活动聚焦思想传承与创新表达。在横山党员活动室,团队成员中的党员同志围坐一堂,开展“初心故事会”,分享入党初心与实践体会,从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到当下岗位上的实干担当,言语间涌动的热忱与先辈们当年的奋斗豪情一脉相承——先辈以热血守护山河,青年正用行动谱写时代新篇。在红色纪念馆前,嘹亮的红歌响彻云霄。师生们齐声高唱《保卫黄河》《唱支山歌给党听》,激昂的旋律中,歌声中既有对历史的深沉缅怀,更饱含"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

▲图为采访优秀党员干部。任前坤供图

▲图为师生群体在纪念馆前齐唱红歌。吴慧慧供图

三、乡村振兴映初心,红色赋能促发展

6月27日,实践团队将红色力量融入服务乡村,活动暖流在田间地头涌动。上午,在百峰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知识问答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陈列馆内珍贵的史料与田野间盎然的新绿交织辉映,生动诠释着:先烈用生命守护的热土,正等待着青年一代以奋斗为其增光添彩。下午,实践团队在新河村上演“红色+助农”双直播。实践团队分两组:一组走进“红色之家”纪念馆,通过镜头讲述费明龙烈士的英勇事迹;另一组深入现代农业产业园,直播展示生态稻米的饱满颗粒、大棚果蔬的鲜嫩色泽。

▲图为师生群体在百峰村陈列馆内聆听与学习红色历史。任前坤供图

▲图为师生群体在新河村开展助农直播。马稳供图

四、薪火相传砺前行,平凡坚守见忠诚

6月28日,实践在精神传承中圆满收官。晨曦中的山林间,团队拜访了“安徽省最美护林员”刘明强。他指尖抚过粗糙的树皮,动情讲述数十年如一日守护青山的岁月——风雨无阻的巡山之路,生态守护的执着信念。这份对脚下土地的深沉赤诚,正是新时代“守护家国”最朴素、最动人的诠释,让青年学子深刻领悟到爱国情怀,就蕴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之中。下午,团队成员围坐在费明龙烈士孙辈费世贵老人的身旁。老人翻开泛黄的家族相册,烈士冲锋的英勇身影与代代相传的淳朴家训在光影中重叠。硝烟弥漫年代的壮烈牺牲与和平岁月的家风传承,在老人的讲述中静静流淌。那些关于坚定信念、赤诚报国的殷殷嘱托,穿越时空,重重落在青年肩头,成为连接厚重历史与奋进当下的精神纽带。

▲图为访谈“安徽省最美护林员”刘明强。吴慧慧供图

▲图为图为访谈费世贵。马稳供图

此次横山之行,皖江工学院学子通过沉浸式学习与实践,不仅深刻感悟了红色精神的磅礴伟力,更在实践中明确了时代赋予的责任。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他们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以青春之我谱写奋斗华章。(通讯员:马稳、吴慧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