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感知乡村振兴政策在基层的落地成效,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小平台,大温暖”调研团队于7月2 日至5日专程赴潍坊坊安街道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团队聚焦乡村农户及合作社发展的核心议题,围绕乡村实际需求,考察不同类型的创新发展模式,深刻了解了农业振兴战略在基层的落地实践。
第一站 考察有机农业初衷:从土壤改良到全产业链的坚守
调研团队首站走访坊安街道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基地自2012年起坚守有机种植理念,初创期面临普通蔬菜利润缩窄、有机种植前期投入大、市场认知不足等考验,但基地始终坚持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实现成本管控。目前,该基地的有机理念已延伸至全产业链,要求蔬菜种植、采摘、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有机生产标准。2018年园区引入智能系统,推动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融合。
第二站 考察有机农业初衷: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团队第二站深入坊安街道办事处,园区负责人详细讲解了坊子区玉泉洼村庄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调研团队通过交流了解到该地区已经将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入生产、种植和销售中,促进该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第三站 践行循环生态巧思:从废料难题到变废为宝的转化
调研团队第三站聚焦玉泉洼有机蔬菜采摘园,就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园方负责人开展系统性调研交流。以往残次果蔬常因品质不达标被当作废弃物处理,如今通过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每一份农业资源都已转化为产业链中的核心资产,从产业链源头构建起废弃物零排放的绿色生产体系。
第四站 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从贫困乡村向百强乡村的转变
调研的最后一站来到新技术应用展览中心,讲解员向团队详细讲述了合作社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促销售的方式。其中“有机韭菜”项目更是借助“区块链+蔬菜”新技术,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比赛并赢得了冠军。生动体现了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有机理念贯穿产业链、智能技术渗透生产链、循环思维覆盖生态链,传统农业便能突破“低质低效”的桎梏,走出一条 “绿色可持续、产业能增值、农民能增收”的振兴之路。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模式的涌现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乡村大地必将绽放更蓬勃的生机,书写更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史家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