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韵赋能探文脉 青春践行强担当——青年学子在安博以多元实践响应时代号召

发布时间:2025-08-07 16: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梦婕,李艳婷,陈欣悦,刘梦雅,陶星悦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刘梦婕)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号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7月22日至27日,池州学院“数析志愿,徽韵育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安徽博物院,开启了为期六天的沉浸式文化探寻与责任担当的实践之旅。本次活动聚焦新时代青年如何领悟并践行“增强文化自信,肩负时代使命”的核心命题,旨在通过一系列多元实践活动,强化对青年学子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

展厅寻脉:行走课堂深悟历史文脉

7月22日,队员们深入地参观了博物院内的青铜器、陶瓷、文房四宝等特色主题展厅。在“行走的课堂”中,队员感受了安徽的璀璨文明与历史脉动。团队创新融入知识竞答、内部分享会等,引导队员深化对文物承载的历史价值、艺术成就和精神内涵的理解。

图为队员参观历史文化展厅,开展团日活动

红馆铸魂:情景体验传承建党精神

7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团队开展系列红色文化学习。队员聆听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策划了以“八秩荣光忆烽火,青春接力展江淮”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并为游客暖心讲解红色文化,展现了当代青年的优良素质和知识储备。成员们于纪念桌前留言盖章,铭记学习感悟与信仰。

图为队员参观红色文化展厅、举办团日活动

图为队员为游客暖心讲解“烽火江淮”展厅

亲临指导:师长关怀指明实践方向

7月24日,实践团指导老师詹春智副书记、周丽老师赴安徽博物院慰问实践队员。队员结合前期调研成果进行汇报,为老师讲解文物,对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实践成果表示肯定。随后,老师召开交流指导会。詹春智书记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要求遵守馆方规定;周丽老师围绕调研活动的深入性,与队员探讨如何进一步挖掘文物和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提升调研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老师的关怀与指导为后续活动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方向。

图为指导老师慰问、队员为指导老师讲解文物

图为指导老师与队员开展交流指导会

对话守护者:聆听基层文化传播心声

7月25日,为了解基层文化传播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深入采访了博物院志愿者与工作人员。退休教师志愿者视博物馆文物为教材,欣喜于为年轻人讲解,认为“年轻人代表着希望与未来”;小小讲解员表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述文物“酷”故事是她的责任;场务工作人员强调服务、指引游客等日常“小事”是保障观众舒心体验的基础;专业讲解员则阐释“讲解”作为“连接文物与观众桥梁”的意义。他们的坚守与奉献,正是响应党的二十大“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求的生动诠释。

图为实践团采访调研各类志愿者及工作人员

礼传党音:创新互动播撒理论种子

7月26日,为向更广范围传递党的声音,实践团在安徽博物院庐阳馆面向50位小小讲解员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红色文化课。

图为实践团给小小讲解员上红色文化课

7月27日,实践团面向游客互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团队成员手持精心设计的伴手礼,走向游客。伴手礼实用又别致,附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小卡片和定制扇子,将宏大的理论转化为贴近生活的语言和视觉符号。

这不仅是物料发放,更是“行走的宣讲”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理论传播”。实践团希望伴手礼成为连接实践团与社会公众的纽带,通过“理论+实物+互动”的创新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博物院走进人心。

图为实践团向多名游客介绍宣传党的二十大知识,分发伴手礼

践行致远:青春答卷回应时代召唤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行,是团队将人文素养培育和思政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一次生动尝试。在触摸历史、对话文物的过程中,将实地参观、深度访谈、互动宣讲与主题团日紧密结合。不仅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的理解认同,更在实践中锤炼了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的担当精神,以实际行动响应了二十大对文化自信与青年责任的深切号召,书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的青春答卷。

撰文 | 刘梦婕 李艳婷 刘梦雅

图片 | 陈欣悦 陶星悦

审核 | 刘梦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梦婕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