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寻踪铸初心:青年大学生以实践笔触勾勒兴安岭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06 15: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苏比努尔 黄耀威 连艺冰 葛艺蒙 王昕迪 张琳婉 陶许宏   阅读 86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响应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增长本领,在奉献中实现价值”的号召,2025年7月15日至17日,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海寻踪-青衿致远队踏上大兴安岭土地,以“青春作笔书林海 实践为墨画兴安”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融合生态认知、文化传承与家国教育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追溯历史脉络,触摸文明印记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塔河县古驿道驿站博物馆。详实的实物史料与文字记载,生动还原了古驿道在边疆治理、民族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成员们在“马踏飞燕”等展品前驻足,深刻体会到驿站作为“一带一路”历史雏形的文化价值,更读懂了先辈们守边固土的精神传承。

在鄂伦春族“最后的猎人”郭宝林之家,78岁的郭宝林与夫人戈晓华用一件件兽皮衣、桦树皮手工艺品,串联起从游猎到定居的岁月变迁。从狩猎工具到生态监测设备的陈列变化,直观展现了大兴安岭从开发到保护的转型,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得可触可感。

聚焦生态保护,感悟发展智慧

漠河市北极村的走访中,团队与村委书记的座谈揭开了“最北乡村”的振兴密码。从渔猎伐木到依托“极北IP”发展旅游、文创产业,当地巧妙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生动诠释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村史馆里的老照片与新图景对比,让成员们看到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协同之道。

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的参观则带来沉重警示。1987年因两个烟头引发的特大火灾,造成211人遇难、5亿余元损失的惨痛后果。展厅里的灾难纪实影像与幸存者讲述,让团队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容不得丝毫懈怠,守护林海是每一代人的责任。

厚植家国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站在中俄边境的最北哨所前,边防战士的坚守让“家国”二字愈发厚重;在鄂伦春民族风情园,成员们身着传统服饰学习刺绣纹样,感受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态智慧的交融。从驿站文化到现代边贸,从狩猎传统到生态保护,实践中的每一步都在深化着团队对“生态文明”与“民族复兴”的理解。

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大兴安岭的生态变迁与文化传承,更明确了青年担当:以学识为墨,以行动为笔,在守护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比努尔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