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实践团赴新疆踏寻屯垦路 兵团精神点亮边疆青春志

发布时间:2025-08-06 11: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玉良、徐雯婷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感悟革命先辈为解放和田艰苦奋战的艰辛历程,7月24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卫国戍边兵团行”兵团专项活动入选团队安徽工程大学“胡杨铸魂”青年实践团前往新疆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开展学习兵团精神、调研产业经济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通过参观新时代讲习所、产业基地、实地走访沙漠变良田的典型事例、深入访谈退伍军人、参与助农直播等形式,追寻屯垦戍边足迹,感悟兵团精神,以青春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为边疆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讲习所里悟初心,万顷沙海变良田

团队成员前往二二四团五连参观第十四师昆玉市首个新时代讲习所,详细了解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以及兵团各时期涌现的先进榜样事迹。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7.38万亩沙漠正变良田。团队成员前往7.38万亩新垦区、生态防护林、经济作物区等,驻守的退伍军人在沙漠中开垦种植土豆、燕麦、向日葵等作物,成员邓玉良表示:“参观了7.38万亩的广阔土地,直观感受到‘从沙漠到绿洲’的奋斗轨迹,科技创新让沙漠长出了‘金疙瘩’!”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7.38万亩

深入调研产业经济,直播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前往新疆茉语凡食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产业经济调研,了解公司运营机制与当地特色产业。负责人武彩萍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农特产品、原创包装设计和国内国外销售情况。

在八连巾帼电商直播驿站,团队成员了解到以八连的“红枣西施”张银银为模范事例的团场“新农人”借助直播带货、电商培训等拓宽红枣销售渠道,增收致富的事迹。团队成员依托当地助农账号开展直播助农活动,重点推介新疆特色骏枣,单场直播获赞超过1.3万次,更多人了解到和田大枣这一优质农产品,以数字经济带动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直播助农

屯垦戍边扎根奉献,退伍士兵再创新绩

新疆7万亩流动沙丘变身良田,堪称中国治沙的新样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重要使命。“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兵团人在新疆解放后,集体转业、屯垦戍边。

7名退伍军人自2023年进驻沙漠,他们脱下军装、扎根边疆,不断种植不断试验,从最开始播种的首批春小麦在沙暴中颗粒无收,再到2024年,3000亩试验田实现“当年种植当年见效果”的突破——土豆亩产量超4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兵团人“向沙漠要粮田”的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访谈7.38万亩负责人艾云

负责人艾云表示:“能克服的困难就不是困难,要抱着最困难的打算,做最成功的事。”退伍军人阿地力说:“军人服从命令,国家需要,任何困难都要克服。”他们用皴裂的手掌掀开了一场“向沙漠要粮田”的艰苦战役,在7.38万亩新垦区形成了“防风林+粮食+经济作物”的复合生态系统,深刻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与7.38万亩成员合照

“胡杨铸魂”青年实践团将继续扎根新疆兵团实践一线,围绕基层组织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兵地融合模式等关键领域开展系统调研。团队以实地走访、专题访谈、助农实践等方式,深入剖析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探索兵团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的现实路径,以青春之力赋能兵团精神焕发时代新风采。(通讯员 徐雯婷 邓玉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玉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