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记忆薪火传 曲师学子探访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5-08-05 13: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孙婕瑜   阅读 98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孙婕瑜)2025年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赤旗引航,青峦筑梦”实践队队员走进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在系统参观馆内史料与实物的同时,为在场小朋友开展革命历史讲解活动,以具象化方式传播铁道游击队抗战事迹。


馆内实景:还原抗战历史场景

图为实践队员给小朋友讲解铁道游击队代表性火车。

纪念馆内,各类实物与史料构建起多维的历史空间。入口处的蒸汽火车保存着明显的岁月痕迹,黑铁外壳上的锈迹呈不规则分布,部分区域的漆皮已剥落,露出底下的金属原色。据馆内标识介绍,这列火车为1930年代生产的货运车型,抗战期间被侵略者用于运输煤炭等战略物资,1943年曾被铁道游击队截获,成为支援根据地的重要物资载体。实践队员围绕火车细致观察,重点记录了车头部位的弹痕分布、车厢连接处的磨损状态等细节,这些痕迹均与史料记载的战斗场景相互印证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浮雕墙。


而巨型浮雕墙则以微山湖与铁道线为背景,分三个板块刻画了游击队员的战斗场景:左侧展现夜袭火车的紧张瞬间,中间呈现军民协同运输物资的画面,右侧则为胜利后群众欢庆的场景。队员们还关注到“怀中利剑,袖中匕首”题字展区,该题字为1944年萧若海所题,旁边的战术图解详细分析了游击队员“隐蔽接敌、快速出击、打完就撤”的作战特点,这种战术使他们在装备劣势下仍能保持较高胜率。

讲解活动:向儿童传递历史认知

在济南站历史展区,实践队员为小朋友开展针对性的讲解,结合老照片与文字资料,将历史内容转化为适合儿童理解的表述。讲解以“火车站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1937年前的正常运营场景与1938年后的被占场景对比,让小朋友直观感受历史变迁。实践队员指着济南站照片介绍,抗战期间该站被侵略者控制,成为掠夺山东资源的重要枢纽,而铁道游击队则在周边开展破袭战,从而阻滞运输。

图为实践队员给小朋友讲解济南站相关历史。

在民众支援板块,实践队员重点展示了老照片中普通百姓协助游击队员的场景:铁路工人传递的火车时刻表、农民隐藏物资的地窖示意图、儿童放哨的位置标记等。通过这些具体场景,小朋友逐渐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历史逻辑。在“人民必胜”主题展板前,实践队员引导小朋友观察不同时期的火车站照片,从抗战时期的破败到如今的现代化,让小朋友感受历史的发展脉络。

图为纪念馆“人民必胜”主题展板。

活动成效:革命教育浸润童心

整个讲解过程持续约40分钟,小朋友全程保持专注,结束后仍围绕在展品旁观察。参与家长反馈,这种结合实物的讲解让抽象历史变得具体可感,有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历史认知。实践队员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自身对史料的理解,更探索出适合青少年的红色教育方式。

此次实践活动中,曲师学子以纪念馆为平台,通过实物观察与针对性讲解,既完成了对铁道游击队历史的深入学习,也推动了革命文化的代际传播,使历史记忆在互动中实现有效传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婕瑜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