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韵载遗珍,古风扬新声——广东二师“薪火阳乡”知行教育实践团开展智育系列英语课程

发布时间:2025-08-03 00: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可   阅读 89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薪火相传筑梦行,知行合一耀阳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部署要求,推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广东二师“薪火阳乡”知行教育实践团赴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岗美中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五育赋能,红蕴阳春”为主题,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外文学院专业优势,创新设计英语特色课程,将语言教学与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一、寓言启智,多维教学育英才

在英语课堂中,实践团的小邱老师结合外文学院的教学特色,采用寓言故事教学法,通过“词汇解析+文化解读+现实应用”三维联动,实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同步提升。学生在掌握英语发音、词义及用法的同时,深入领悟故事蕴含的人生智慧,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课程结合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既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帮助学生建立包容与尊重的价值观,实现知识、思维与情感态度的多维目标。

二、游戏促学,寓教于乐显成效

为了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英语,小邱老师在课堂中融入"嗅觉猜物""词汇炸弹"等互动游戏,以趣味竞技形式强化语言知识记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记忆效率,使英语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英语为媒,非遗文化传薪火

在英语课堂中,小邱老师不仅教会了学生专业的英语知识,还向学生展示了当地的非遗文化。课程特别设置“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聚焦阳春本地特色非遗项目——豆豉和春砂仁。小邱老师用英语生动讲解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实用价值,并通过对比分析阳江中秋柚子灯习俗,引导学生认识地域文化多样性。通过"语言学习+文化传承"的双向融合,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又深化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培养其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增强文化自信。

在本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实践团的英语课程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充分展现了外文学院的外语特色。一方面,通过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设计,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英语讲述中国非遗故事,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传播意识,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