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2025 年 7 月 21 日至 7 月 27 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暖阳传递小队” 走进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开展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活动。积石山县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方言与民族语言交织,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文化传播以及产业发展带来诸多不便。“暖阳传递小队” 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桥梁,通过深入 6 个乡镇调研,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精准施教、趣味教学、防诈骗宣讲、结合红色文化推广普通话及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等活动,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语言活力,绘就 “语言通、文化兴、产业强” 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精准施教,贴合乡村实际需求
积石山县多民族聚居,方言与民族语言交织,普通话普及率低。暖阳传递小队深入大河家镇、寨子沟乡等 6 个乡镇,通过访谈、问卷和参与式观察,摸清当地普通话基础薄弱的现状。
基于此,小队精准设计课程内容,重点为农业合作社、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语言服务。寨子沟村村民马德才满脸笑容地说:“以前卖花椒只会说方言,收购商问细节总说不清楚,现在学会了‘色泽鲜红’‘麻味醇厚’这些词,沟通顺畅多了!”
图为实践队在吹麻滩镇大禹广场进行调研,队员们向过往居民发放问卷、耐心访谈,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及语言障碍。
趣味教学,点燃儿童语言热情
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社区,团队为孩子们举办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普通话推广活动。队员们借助儿歌朗诵,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韵律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通过绕口令比赛,帮助孩子们纠正发音误区;开展情景对话,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为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队员们还设计了 “词语接龙”“拼音猜猜猜” 等互动游戏,现场笑声不断。孩子们积极举手、踊跃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普通话水平。活动最后,队员们为表现优秀的孩子发放了羽毛球拍、象棋、五子棋等奖品,鼓励他们坚持学好普通话,用更广阔的视野认识世界。
(三阅勤读知不足 善读学真知利国利民利大家学说好普通话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我元玩吧)
图为实践队为孩子们授课,队员们通过多种趣味形式引导孩子们学习普通话,课堂氛围活跃。
“语” 防诈骗,推普与守钱袋同行
鉴于农村地区电信诈骗和网络安全风险高发,团队在寨子沟村开展专题宣讲。队员们先用通俗易懂的普通话讲解推广普通话的意义,随后结合当地近期高发的电信诈骗、冒充熟人借钱等案例,用标准普通话拆解骗局套路。
从 “验证码不能给”“陌生链接别点” 等基础常识,到 “遇疑先报警”“转账多核实” 的应对步骤,条理清晰的讲解让在场村民们都听得明明白白。同时,队员们还围绕个人信息保护、WiFi 安全、网络谣言辨别等内容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村民提高防范意识,共同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图为实践队在寨子沟村开展知识宣讲,队员们正在用普通话为村民讲解防诈骗知识,村民们认真聆听。
文化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临津古渡 —— 解放军第六十二军渡河遗址,曾是革命先辈征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镌刻着艰苦奋斗、奋勇前进的红色记忆。团队成员来到这里,认真聆听当地老者讲述渡河作战的峥嵘故事,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的内涵。
同时,结合红色故事讲解,团队主动向当地群众推广普通话,引导大家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使用规范语言交流,让红色精神更好地被理解和传播。
产业联动:语言通则产业兴
寨子沟乡尕马家村青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关家川乡蔬菜产业园是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但以往,不少种植户因方言差异,在接受外地专家技术指导、对接外地收购商时常常 “卡壳”。
针对这一问题,团队梳理出 “嫁接技术”“有机肥施用”“采收标准” 等 100 多个高频农业术语,编制成《种养产业普通话常用手册》,并组织志愿者开展 “田间推普课”。在中药材种植区,他们通过 “普通话 + 方言对照” 的方式,解读 “晾晒火候”“等级分类” 等关键环节;在蔬菜基地,他们结合大棚里的实景,用普通话逐句讲解 “滴灌系统操作”“大棚温度调控” 等技术。
图为实践队用普通话讲解大棚温度调控技术,队员们结合实景,让种植户更易理解。
暖阳传递小队的实践,是语言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从课堂到田间,从文化到产业,普通话正成为积石山县连接外界、赋能发展的 “金钥匙”。这场以语言为媒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积石山麓书写新的篇章。
撰文 | 王勇
图片 | 杨哲 赵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