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数先锋”队深入生产现场,见证黑茶产业“双线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31 22: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梓卿   阅读 6.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27日,“茶数先锋”三下乡调研团队走进安化县江南镇,实地走访永锡茶厂和高马二溪茶厂。通过观察两地特色鲜明的生产模式,团队深入探究电商浪潮下安化黑茶产业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以数字化转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永锡茶场:“机械+手工”双线并行,融合传承与效率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到,永锡茶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两条腿走路”的生产模式——既保留核心环节的手工技艺,又引入机械化设备提升生产效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在机械化车间,摊青、初烘等基础环节由自动化设备完成:智能摊青机通过精准控温让鲜叶均匀脱水,大型烘干机则以稳定的热力缩短干燥时间,单批次处理量可达数千斤,大幅提升了前期加工效率。而在核心工艺区,手工制茶仍占据关键地位。杀青环节,老师傅们守着铁锅,凭手感和经验调整翻炒节奏,确保茶叶香气恰到好处;揉捻时,手掌的力道与翻转角度经过千锤百炼,让茶条既紧实又不失活性;渥堆发酵阶段,更是依赖人工翻堆的频率与力度,把控茶叶的转化方向。

这种“机械筑基、手工提味”的模式,既通过机械化满足了电商平台对标准化、规模化供货的需求,又以手工技艺保证了黑茶的独特风味,成为电商渠道中“性价比与高品质”兼具的代表,为当地茶产业增收提供了双重保障。

图为观看永锡茶厂手工制茶流程 罗京摄

高马二溪茶厂:以精制茶加工为核心,打造产业链增值中枢

与永锡茶场不同,高马二溪茶厂聚焦精制茶加工环节,通过精细化、专业化的深度加工,提升黑茶附加值,成为产业链中的“价值放大器”。

在精制车间,初制后的茶叶经过多道精细工序实现品质跃升:智能筛分设备按大小、粗细分级,剔除杂质;色选机精准识别并剔除异色茶叶,保证外观统一;专业化拼配车间则根据电商平台反馈的市场需求,将不同批次、不同风味的茶叶按比例调配,形成兼具口感与性价比的产品;最后通过标准化包装线完成分装,贴上可追溯二维码,满足电商销售的规范化要求。

这种以精制加工为核心的模式,让茶叶从“原料”升级为“商品”,通过口感优化、规格细分、品牌包装等环节,显著提升产品溢价空间。在电商渠道中,高马二溪的精制黑茶因品质稳定、品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既带动了上游初制环节的订单增长,又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加工、包装、物流等就业岗位,推动乡村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图为高马二溪茶厂负责人介绍机械化生产机械 罗京摄

此次调研中,“茶数先锋队”清晰看到安化黑茶产业的协同发展图景:永锡茶场以“机械+手工”筑牢初制基础,高马二溪茶厂以精制加工激活价值升级。二者在产业链中各有侧重,又通过电商渠道形成联动,共同推动安化黑茶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生动范例。(通讯员:陈梓卿)

撰文|罗京

图片|罗京

审核|曾倩 王怡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梓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