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 “非遗乡行” 突击队在葵潭镇镇团委的引领下,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鹤舞与姜薯丸技艺非遗探索之旅。此次旅程,队员们深入本土,亲身感受与学习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惠来县葵潭镇鹤舞,作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明清由苏氏家族创传,如今每逢节庆,这抹亮色仍会登场既守着传统本真,又载着地方文脉与民俗记忆。在老师傅的院落里,鹤衣静静挂在墙上,翎羽虽旧,却藏着未散的英气。“这鹤舞啊,是咱葵潭人敬神祈福的念想,也是骨子里的精气神。”72 岁的传承人苏老伯一边整理鹤头道具,一边给队员们讲起故事。“您看这鹤嘴的弧度,得像真鹤啄食那样自然。” 队员小黄跟着老师傅学摆姿势,僵硬的手臂在指导下渐渐有了韵律,突击队员们边记录边聆听鹤舞的文化历史。
▲图为鹤舞交流学习
葵潭姜薯丸是潮汕饮食文化的鲜活注脚,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惠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颗软糯香甜的丸子,承载着葵潭人数代人的味觉记忆。非遗传承人林师傅在工坊里演示着完整工序:从挑拣新鲜姜薯、洗净削皮,到磨碎成泥、揉团搓丸,每一步都藏着老手艺的讲究。他手把手传授技巧时,队员们围拢学习,工坊里满是专注又热烈的气息。林师傅介绍说,这门技艺的文化分量远超食物本身 —— 它是当地人对 “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 饮食哲学的坚守,凝结着传统社会对生活的细腻感悟。而姜薯的养生属性,更与中医保健理念自然契合,让这份传承有了跨领域的共鸣,是代代相传的文化根脉。
▲图为姜薯丸制作技艺的学习
此次在葵潭镇团委带领下我们对鹤舞与姜薯丸的非遗探索,不仅让 “非遗乡行” 突击队的队员们领略到了葵潭镇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大家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队员们表示,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葵潭镇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让鹤舞继续在舞台上绽放光彩,让姜薯丸的香甜飘向更远的地方,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大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