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寄语广大青年,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征程中,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校园里汲取的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相连,深深厚植热爱农业的情怀,全力练就振兴农业的过硬本领。在乡村振兴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建立功业,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出澎湃的青春力量。2025年7月11日~18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青苗岐黄筑梦突击队以“五位一体”赋能乡村振兴 —— 关爱“一老一小”健康·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在揭西县开展了为期八天的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以专业的知识技能,开朗活泼的性格,认真负责的态度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们的一致好评与暖心认可,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青春活力。
健康咨询送暖夕阳红
“为你们点赞。”、“你们明天还会来吗?”、“昨天做完理疗,晚上回去睡觉更舒服了!”一位位村民追着我们的队员说,队员们认真聆听,细致服务,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八天时间里,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青苗岐黄筑梦突击队的师生们足迹遍布员墩村、上寮村、关西村、火炬村与河婆街道。队员们带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将推拿、刮痧、艾灸、耳穴压豆及血压血糖监测等岐黄技艺送到村民身边,用指尖的温度驱散病痛,用专业的服务筑牢健康防线。每一次俯身问诊都藏着对 “老有颐养” 的守护,每一次细致理疗都写着对 “健康为民” 的践行,我们还收到了当地村民手写的“青苗岐黄”几个字,这更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我们的服务是得到村民认可的。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远程问诊,针对特殊群体,我们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与方案,让村民在家里也能享受这种优质的服务。
不仅如此,在河婆街道开展义诊服务时,队员们耐心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用专业的岐黄知识解答健康疑问,细致的服务让排队等候的群众笑意盈盈。这份用心不仅赢得了群众们一句句 “为你们点赞” 的认可,更吸引了当地媒体的镜头 —— 镜头下,队员们忙碌的身影与群众们信赖的眼神相映,成为健康咨询服务现场最动人的画面。当地县团委还给我们授牌,“情系揭西,唯民其康”,短短八字足以让我们倍感自豪。媒体的关注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这份跨越城乡的健康守护并非孤举,群众们临别时反复叮嘱 “常来” 的期盼,更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服务的价值从不止于当下的诊疗,更在于用青春力量架起健康之桥,让这份被需要的认可,成为我们在岐黄路上继续前行的底气与动力。
课堂秒变 “小医馆”
“姐姐听你们讲课我也想学中医。”、“要是患者口腔里有异物,心肺复苏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你们要回去了吗?我好舍不得你们啊!”一次次道别都代表了下次的相遇,我们虽只有几天的相处,但这几天足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几日的课堂里,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青苗岐黄筑梦突击队的队员们带着对生命教育的敬畏与文化传承的热忱,在美德华侨学校与南山中学的校园里种下了一片 “健康与文化的沃土”。我们以心肺复苏实操演示拆解生命急救的密码,用 AED 与 CPR 的系统教学筑牢 “生命防线” 的认知,让每一个同学在模拟操作中读懂 “救在身边” 的责任;我们以香囊 DIY 揉捻草药芬芳,用艾草锤敲打传统智慧,借环保纸箱与中药材作画勾勒 “自然与人文共生” 的创意,让中医文化在指尖流转中变得可触可感;更在南山中学的综合楼旁传授八段锦的舒展招式,让同学们在一呼一吸间体会 “治未病” 的养生智慧。课堂上,同学们眼中的专注、互动时的踊跃、实践中的投入,早已让每一份教学都化作双向奔赴的成长 ——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文化传承的小小接力者。
当离别时的牵挂化作 “下次再见” 的约定,我们深知:这几日的课堂早已在孩子们心中刻下印记 —— 或许是未来某个急救时刻的从容应对,或许是面对中医药时的一份亲近,或许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份好奇与热爱。而这份由青春力量播撒的种子,终将在时光里生根发芽,让生命教育的光芒照亮成长之路,让岐黄文化的薪火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璀璨。
乡音填卷问中医
《黄帝内经》里那句 “药以祛之,食以随之”,道尽了中医 “药食同源” 的智慧 —— 药物是驱散病痛的力量,而饮食则是滋养生命的根基。带着这份对传统医学的好奇,我们走进乡村与企业,用实地调研的方式探寻药膳的奥秘。
在与当地企业的交流中,我们看到古老的食疗配方如何通过现代工艺焕发新生;一张张村民填写的中医问卷,更让我们触摸到中医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模样。调研过程中,我们不仅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中医融入生活的重要性 —— 它不是晦涩的古籍文字,而是餐桌上的一碗热汤、换季时的一剂良方;更在与村民的互动中,让药膳调理、食疗养生的理念慢慢走进大家的生活。
非遗擂茶承匠心
“擂茶一钵家乡情~”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擂茶承载着浓郁的乡土记忆。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青苗岐黄筑梦突击队的队员们满怀期待地围在阿姨身边,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动手:先把茶叶、花生、芝麻等原料依次倒进擂钵,握着茶杵一圈圈细细研磨,听着食材碰撞的沙沙声,鼻尖萦绕的清香也随研磨渐浓。亲手擂出的茶汤甘醇清爽,也可在擂茶里加点炒米,味道更香,所有人都说“好食~好食~”。在动手实践中,队员们不仅记住了这些朴实原料的搭配诀窍,更在亲手劳作间,触摸到了当地生活的温度与烟火气,让这份非遗技艺的温情在掌心流转。
北山红迹润初心
在三下乡的最后一天里,我们走进大北山深处开展了红色研学。活动中,易思聪老师结合馆内珍贵史料,为队员们生动讲解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事件,带领大家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通过观看馆内珍贵史料以及历史文字,更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新中国江山亮丽、前程远大。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积极发扬英雄精神,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绽放光彩!
走访村老忆峥嵘
火炬村是当地红色革命最多的地方,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青苗岐黄筑梦突击队兵分五路前往五户老党员家中开展了慰问活动,为退休后的老党员们送去关怀与温暖,同时也想了解这段不易的岁月,聆听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老党员的峥嵘故事化作鲜活的教材,让年轻队员在触摸历史中读懂责任与担当,更让英雄精神在代际对话中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在温情传承中愈发鲜活。队员们认真地听他们讲烽火岁月里的入党初心,说建设年代的坚守奉献,那些藏在皱纹里的故事、浸在话语中的赤诚,像火炬村的星火般点亮了我们的心。一杯热茶暖了岁月,几句家常续了传承,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让岐黄学子在关怀中悟使命,让红色初心在青苗与银发的交映中,在火炬村的土地上愈发滚烫绵长!
青春筑梦载暖而归
南山镇的夏日,因青春的身影而更加生动,因岐黄的芬芳而愈发温暖。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青苗岐黄筑梦突击队的师生们,以脚步丈量乡情,用技能传递关爱,从中医药文化宣讲到健康咨询服务,从辨识草药、巧制香囊艾锤到专业理疗服务,每一步都印刻着服务基层的初心,每一次互动都凝聚着增进民生福祉的担当。他们的身影,是“百千万工程”宏大蓝图下跃动的青春音符,是中医药文化扎根乡土、服务振兴的生动诠释。这段三下乡之旅虽暂告段落,但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投身乡村振兴的赤诚之心与挺膺之姿,已在揭西大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必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持续绽放耀眼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子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