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迹循姑苏,初心砺青春 —— 苏州科技大学青年学子红色研学凝铸初心行

发布时间:2025-07-30 15: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康力文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9日至13日,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赤韵逐光”青年实践团在苏州市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先后走进学府社区、石湖社区、中共苏州市委党校、五卅路红色遗址及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通过主题宣讲、实地研学、历史探寻等形式,将红色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宣讲:老物件与家常话里的红色传承

7月9日下午,苏州市虎丘区学府社区活动室内,《你好,旧时光》短片中煤油灯、粮票、军用水壶依次闪现,“那年那事那些人——老物件里的红色记忆”主题宣讲就此展开。“我小时候,就靠这煤油灯做针线活哩!”一位奶奶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动情讲述,引发全场共鸣,实践团成员围坐记录着这些带有温度的红色故事。承载岁月印记的实物,是传承故事、激活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唤起每个人的青春记忆与红色自信。

7月10日下午,石湖社区的“把党的理论讲进群众心里”宣讲以拉家常开场。“社区这几年是不是多了不少健身器材?”主讲人从生活变化切入,配合养老服务站升级、社区医院扩建的图片,展示了近年来国家在社区养老、医疗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成果,老人们频频点头与感慨:“党替我们想得实在。”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学府社区老人们进行老物件主题宣讲

党校研学:探访百年红色路

7月11日下午,中共苏州市委党校和风楼内,实践团与党校老师进行访谈交流,探寻其助力姑苏发展的独特密码。成员学习了涵盖四大模块的党史知识,并亲身体验党校如何运用令人惊叹的创新方式传播红色历史。这种现代化的解读途径,正是让精深理论变得鲜活可感、成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

除了理论教学,中共苏州市委党校的“苏州红色百年之路”实地研学独具特色。实践团沿“百年之路”,探索在石板路上从南社星火到园区经验,用历史节点所串联的姑苏奋斗史,感受苏州市红色资源的独特魅力,增进实践团对苏州市红色资源路线的构想。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中共苏州市委党校老师访谈交流

五卅路寻迹:百年红痕里的青春接力

7月12日梧桐掩映的五卅路上,实践团成员肃立纪念碑前,指腹抚过“不畏强权,团结奋斗”的刻字,砖缝里似有百年前学联游行的脚步声。

怀着敬意,实践团步入五卅路的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成员们穿梭“燃血青春”“青春我行”等展区,并于乐益女中教室,回望1925-1949年苏州革命烽烟,体悟江南水乡的炽烈血性。继而转至章太炎故居,于章园叩访先贤,追寻那文心弘道的时代担当。​

行程尾声,实践团将一路追寻的红色印记悉心汇聚,​一一收入纪念五卅运动百年的微视频镜头。​将足迹定格,更将百年前的呐喊汇入新时代青年的奋进脉搏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乐益女子中学书桌前阅读

冲山村溯源:太湖之畔的英雄记忆

7月13日,“赤韵逐光”实践团走进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在晴空映照的荷田与青山间开启红色研学。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内,“太湖英魂”匾额下,锈刀与《太湖报》见证着这支依托山泽芦苇抗日的队伍保卫江南的历程,成员们细览展板,追溯游击支队发展的曲折。

转至太湖县革命斗争事迹陈列馆,1948年芦苇船模型、“光福阿妹”的布鞋前,成员们边听边记,聆听军民鱼水故事。面对玻璃后泛黄的烈士家书,一名成员轻声感慨:“这些物件比文字更有力量,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宁,我们要用心守护。”

▲图为党校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苏州红色百年之路”

五日的行程,从社区银发讲堂到太湖烽火故地,苏州科技大学青年学子以赤子之心串联姑苏红色经纬。当理论宣讲浸润市井烟火,当青春足迹叩响历史门环,实践中所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青年学子续写红色故事的实际行动,让新时代的星火在古城生生不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康力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