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李游)7月23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塞上社区党群服务大厅内,一场特殊的“急救课堂”正在上演。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路同行,点亮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草原小镇,以“理论+实操”模式为当地居民开展急救知识科普,用专业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为边疆地区健康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理论实操结合,急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通过人体模型演示,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术(CPR)、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关键技能。针对牧区儿童易发的呼吸道异物阻塞问题,团队创新使用“石头剪刀布”口诀简化操作步骤,并邀请居民参与模拟演练。“以前只知道拍背,现在学会了正确的腹部冲击法,关键时刻能救命!”社区居民张大妈感慨道。
手册配发,打造“行走的健康宝典”
实践团还向居民发放了自主研发的《急救科普手册》。手册以图文并茂形式涵盖中暑处理、心梗急救、烧烫伤处置等实用内容,并标注蒙汉双语操作要点。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塞上社区梁主任表示:“这本手册将成为牧民家庭的‘健康顾问’,助力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高校赋能,构建乡村振兴“健康屏障”
作为中南大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实践的重要一环,本次活动聚焦边疆地区医疗资源短板。据巴彦淖尔市卫健委数据,乌拉特后旗每千人仅拥有1.2名执业医师,牧区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30%。实践团通过“科普+手册+实操”三位一体模式,深入塞上社区,累计直接培训居民100余人次。
“医”路同行,青春力量书写责任担当
从湘江到黄河,当急救知识遇见草原情怀,当青春智慧碰撞乡村振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这场始于急救科普的实践,正转化为推动边疆地区健康中国建设的持久动能。
撰文 | 李游 图片 | 李游 审核 | 孙浩洋 孙运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