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7月18日,广州商学院晨曦逐梦突击队深入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星子镇,开展乡村历史文化存续现状的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旨在系统梳理星子镇历史文化底蕴,为当地历史文化习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实证依据及对策建议。
文化根基:承历史记忆,助乡村振兴
星子镇历史脉络悠久,其商埠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逾 1400 年。明清时期,该镇成为广东引盐行销湖广、衡水、永宝三府的重要中转站,粤、湘、桂、赣四省盐商及挑夫在此汇聚,形成粤西北商埠繁荣盛景。抗战时期,因粤汉铁路中断,星子埠跃升为粤湘经贸核心,盐运业务凸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为星子水乡粤盐古埠
▲图为星子镇粤盐码头
实地探寻:用足迹记录,用匠心挖掘
在实地调研阶段,突击队通过查阅地方史志、走访当地文化机构等方式,系统搜集星子镇商埠发展、盐业贸易相关的历史资料,对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进行分类整理,为后续实地调研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突击队聚焦星子镇文化习俗存续现状,先后走访镇内传统村落、文化活动场所等地。农历八月十五至八月十七,星子镇会举行连续三天的舞火龙活动。从仪式筹备阶段的火龙扎制,到每日晚间的巡游路径、舞动程式,队员均进行了解。据当地民众介绍,此项活动承载着驱邪祈福的文化寓意,寄托着对村落平安、民生顺遂的美好愿景。
关于社时节习俗,队员们通过与当地民众交流了解到,凡有未满周岁孩童的家庭,亲房长辈及邻近妇女会前往赠送盛满腊肉与荷包蛋的“了舌饭”。当地认为,孩童食用后可“嘴滑舌灵、能说会道、健康成长”,体现了对后代成长的殷切期许。
▲图为星子舞香火龙展示
▲图为队员调研与学习舞火龙历史文化
乡政访谈:听保护举措,明实施难题
为全面掌握星子镇历史文化保护整体情况,突击队与星子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围绕历史建筑修复、文化场景重塑等议题开展专题访谈。据介绍,近年来星子镇以 “修旧如旧”原则完成星子古街、福星桥、同知府等历史文化建筑修复。同时,星子镇结合“粤盐古埠”历史定位,通过镇区改造工程重现商埠文化。
▲图为队员访谈星子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
居民调研:与民众对话,析传承困境
在居民调研环节,突击队重点收集老一辈居民的口述历史资料。通过与长者座谈,队员们整理出星子镇商埠兴衰、民俗演变等珍贵一手信息;同时,突击队针对年轻群体开展访谈,了解他们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知程度、参与相关活动的意愿,分析现代文化及多元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并发现部分传统技艺因缺乏年轻一代的关注与参与,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图为队员走访与调研当地居民
展望未来:用共识聚力,以传承筑梦
此次调研系统梳理出星子镇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记录了当地文化发展历程。传统与现代的相遇,在星子镇的村落间呈现着多种可能。生活方式的传承与演进更为显著,传统节庆仪式的核心内涵得以坚守,庆祝形式则结合时代特点有所丰富。这种融合藏在街巷的走向里,隐在建筑的细节中,流转于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间,为星子镇村落的“古韵新生”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样本,彰显了地域文化在历史延续与时代发展中的内在统一性。
▲图为队员调研合照
保护好这些传统村落,意味着守护住地域文化发展的历史根脉,使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在代际传承中不断延续。因此,突击队在此呼吁社会各界协同参与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凝聚保护共识,推动星子镇在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中实现“古韵新生”,让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撰文 | 刘沛赟
图片 | 李志越 林嘉欣 苏锦芝 戴文倩 江泓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福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