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脉 古韵“星”生丨广州商学院晨曦逐梦突击队深入星子镇开展乡村历史文化存续现状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29 16: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福文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7月18日,广州商学院晨曦逐梦突击队深入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星子镇,开展乡村历史文化存续现状的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旨在系统梳理星子镇历史文化底蕴,为当地历史文化习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实证依据及对策建议。​


文化根基:承历史记忆,助乡村振兴

星子镇历史脉络悠久,其商埠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逾 1400 年。明清时期,该镇成为广东引盐行销湖广、衡水、永宝三府的重要中转站,粤、湘、桂、赣四省盐商及挑夫在此汇聚,形成粤西北商埠繁荣盛景。抗战时期,因粤汉铁路中断,星子埠跃升为粤湘经贸核心,盐运业务凸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为星子水乡粤盐古埠

▲图为星子镇粤盐码头

实地探寻:用足迹记录,用匠心挖掘

在实地调研阶段,突击队通过查阅地方史志、走访当地文化机构等方式,系统搜集星子镇商埠发展、盐业贸易相关的历史资料,对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进行分类整理,为后续实地调研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突击队聚焦星子镇文化习俗存续现状,先后走访镇内传统村落、文化活动场所等地。农历八月十五至八月十七,星子镇会举行连续三天的舞火龙活动。从仪式筹备阶段的火龙扎制,到每日晚间的巡游路径、舞动程式,队员均进行了解。据当地民众介绍,此项活动承载着驱邪祈福的文化寓意,寄托着对村落平安、民生顺遂的美好愿景。

关于社时节习俗,队员们通过与当地民众交流了解到,凡有未满周岁孩童的家庭,亲房长辈及邻近妇女会前往赠送盛满腊肉与荷包蛋的“了舌饭”。当地认为,孩童食用后可“嘴滑舌灵、能说会道、健康成长”,体现了对后代成长的殷切期许。

▲图为星子舞香火龙展示

▲图为队员调研与学习舞火龙历史文化


乡政访谈:听保护举措,明实施难题

为全面掌握星子镇历史文化保护整体情况,突击队与星子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围绕历史建筑修复、文化场景重塑等议题开展专题访谈。据介绍,近年来星子镇以 “修旧如旧”原则完成星子古街、福星桥、同知府等历史文化建筑修复。同时,星子镇结合“粤盐古埠”历史定位,通过镇区改造工程重现商埠文化。

▲图为队员访谈星子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

居民调研:与民众对话,析传承困境

在居民调研环节,突击队重点收集老一辈居民的口述历史资料。通过与长者座谈,队员们整理出星子镇商埠兴衰、民俗演变等珍贵一手信息;同时,突击队针对年轻群体开展访谈,了解他们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知程度、参与相关活动的意愿,分析现代文化及多元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并发现部分传统技艺因缺乏年轻一代的关注与参与,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图为队员走访与调研当地居民


展望未来:用共识聚力,传承筑梦

此次调研系统梳理出星子镇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记录了当地文化发展历程。传统与现代的相遇,在星子镇的村落间呈现着多种可能。生活方式的传承与演进更为显著,传统节庆仪式的核心内涵得以坚守,庆祝形式则结合时代特点有所丰富。这种融合藏在街巷的走向里,隐在建筑的细节中,流转于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间,为星子镇村落的“古韵新生”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样本,彰显了地域文化在历史延续与时代发展中的内在统一性。

▲图为队员调研合照

保护好这些传统村落,意味着守护住地域文化发展的历史根脉,使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在代际传承中不断延续。因此,突击队在此呼吁社会各界协同参与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凝聚保护共识,推动星子镇在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中实现“古韵新生”,让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撰文 | 刘沛赟

图片 | 李志越 林嘉欣 苏锦芝 戴文倩 江泓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福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