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山东建筑大学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怀着对乡村振兴的深切关注,走进济宁市梁山县小路口镇,于黄河之畔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沉浸式的乡村振兴实践调研之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实践团成员深入乡村发展的鲜活场景,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探秘大路口市集:乡土经济的鲜活脉动
实践团的首站是大路口市集。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宛如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徐徐展开。成员们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实地观察集市交易的每一个细节。他们与摊主们亲切交流,从质朴的话语中了解到当地独特的农产品自产自销经营模式。摊主们谈起自家的农产品,眼中满是自豪,那是一种对土地的深情眷恋,也是对辛勤耕耘的肯定。
▲图为团队成员与农户交流
这种经营模式,不仅展现了乡土经济独特的活力与韧性,更彰显了村民们勤劳质朴的精神风貌。每一笔交易,都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次交流,都传递着乡村的温暖与希望。在这里,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乡村集市作为乡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乡村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舞台。
走进黄河新苑社区:党建引领下的幸福家园
告别热闹的市集,实践团成员来到黄河新苑社区。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仿佛踏入了一个多元服务的综合枢纽。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镇党校等党建阵地与“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红帆驿站(物业服务中心)等多元服务平台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网络,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黄河新苑社区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集中观看了搬迁纪录片《大河流日夜》。透过镜头,他们了解到黄河新苑社区背后的动人故事。该社区是政府为应对黄河漫滩灾害主导实施的搬迁安置项目,承载着无数村民对安稳生活的期盼。如今,社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居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从曾经饱受灾害威胁的旧居,到如今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家园,黄河新苑社区实现了从“避灾搬迁”到“兴业乐居”的华丽蜕变。
倾听居民心声: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实践团成员对黄河新苑社区居民进行了走访调研。一位居民满脸幸福地说道:“我们住得很舒心,虽然在农村,但居住条件一点不比城市人差!”那灿烂的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明亮。看着居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实践团成员们深切体会到社区在推动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扎实成效。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更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它让居民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基层的落地,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黄河新苑社区正是这一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范例。
此次走访调研,对于实践团成员来说,不仅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实践,更是一堂融国情教育、使命担当于一体的“行走的思政课”。从大集上自产自销的蓬勃活力,到黄河新苑社区从“避灾搬迁”到“兴业乐居”的华丽蜕变,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布局。而基层,正是这些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这次调研,实践团成员们亲眼目睹了基层干部群众在推动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发展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和信念。
未来,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将把此次走访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宣讲素材,走进校园、社区、企业,让更多人了解黄河岸边的振兴故事,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共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成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蕊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