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續航服务队:创新1+3+N模式谱写乡村振兴青春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29 00: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梦妮   阅读 6.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郑芝琪)近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續航服务队19名师生赴汕尾市陂洋镇,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创新打造“1+3+N”教育帮扶模式(1个支教团队、3个教学点、N门特色课程),累计完成245课时教学,覆盖学生8890人次,同步开展40户家访调研、3场宣讲会、3场成果展演及助农直播等活动,通过教育赋能与多维实践深度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續航服务队师生合影

五育融合 创新课堂

7月13日至17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续航服务队为陂阳镇三所小学精心打造“五育融合”特色课程体系,以多元创新教学赋能乡村教育发展。

• 德育铸魂:构建"红色基因+心理健康"双轨模式,通过党史教育、思政课程、《国家》手语操、红色经典诵读等厚植家国情怀,配合心理辅导课与潮汕童谣教学,实现思想引领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

▲图为“德育”心理课

• 智育固本:创新设计跨学科融合课程,数学游戏、记叙文写作培养逻辑思维,英语情景剧提升语言能力,Python编程与日语启蒙开拓国际视野,科学与地理课程激发探索精神,全面激活学生认知潜能。

▲图为“智育”英语情景剧

• 体育强基:传统与现代并重,八段锦、武术传承国粹精华,特色团体活动增强协作能力,户外拓展训练普及科学健身,防震演练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全方位健康促进体系。

▲图为“体育”太极课

• 美育化心:打造"艺术+职业"特色美育,职业梦想扇绘画课启发生涯规划,创意扭扭棒DIY与环保手工培养创新思维,《小苹果》舞蹈、啦啦操、旗语操提升艺术表现力,配合潮汕童谣与艺术鉴赏课程,全面提升审美素养。

▲图为“美育”手工课

• 劳育成事:构建"生活技能+安全实践"劳动教育体系,从"七步洗手法"个人卫生到校园美化实践,融入防震演练安全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与安全训练中培养责任意识、生存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图为“劳育”劳动实践课

该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化设计与差异化实施,为乡村学生提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数字赋能 产业振兴

7月14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续航助农小分队深入陆丰市丫髻山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抖音和学院微信视频号同步开展了2场助农直播带货,两场直播累计观看1400人次,点赞达1.6万次。其中,抖音平台直播点赞破万,场观超500人次,新增粉丝50余人;视频号观众近千,互动率持续高位,引发100+热评。

▲图为助农小队直播现场

团队精心制作的《陂洋甜油甘》宣传片,通过无人机航拍展现6000亩生态果园的规模化种植场景,详细介绍油甘的营养价值,为当地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素材,合作社负责人称赞:“大学生用新形式帮我们打开了销路。”

▲图为助农小队队员在拍摄陂洋甜油柑宣传视频

深度调研 精准帮扶

7月15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续航服务队深入学生家庭完成40户走访调研,发现当地家庭普遍面临“经济-教育-情感”三维困境:78%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元,68%家长无力辅导作业,45%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为此,团队创新建立“三维一体”帮扶体系,通过个性化教育档案、“学业帮扶包”和心理疏导等举措精准施策。数据显示,95%参与学生课后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83%家长改善了教育方法。这一精准帮扶模式为破解乡村教育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服务队队员开展家访调研

五维活动创新体教

7月16日,在陂洋镇中心小学,薪火续航服务队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框架,围绕“协作力-行动力-反应力-平衡力-思维力”五个维度,精心设计了五项特色团体活动。“同心起立”培养了团队信任与配合;“花球接力”强化了集体行动力;“闪电定格”锻炼了应急反应能力;“平衡较量”提升了身体协调性;“逆向挑战”则激发了创新思维与策略意识。新颖的教学方式让体育课堂焕发新生,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图为特色团体活动现场

户外课堂 阶梯赋能

7月17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续航服务队在三岭小学创新开展“三阶式”户外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该课程通过“热身训练—安全教学—器材实践”阶梯式课程设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实施分层教学,通过情景化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应急处理技能,采取“讲解-示范-实操”三步教学法,系统指导学生掌握健身器材的使用规范,实现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与安全素养的同步提升,为乡村体育教育注入新动能。

▲图为队员潘鹏轩组织户外拓展活动

【广理薪火 照见未来】

7月18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续航服务队在三所支教小学同步开展了“广理故事进课堂”主题宣讲会。支教队员们以母校广州理工学院为蓝本,通过精心准备的校情介绍、专业展示和校园生活分享,为254名乡村学生打开认知大学的窗口。“原来大学实验室有会投篮的机器人!”中心小学学生在会后写下心得体会。翻阅这些真挚的文字,“我要考大学”“想学计算机专业”等愿望高频出现,稚嫩的笔迹中跃动着乡村振兴的未来力量。

▲图为中心小学宣讲会现场

榜样力量 激励成长

7月18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续航服务队在三所小学同步举办结课表彰仪式,为30名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了“优秀学员”荣誉称号。这些孩子在课堂中展现出了专注的学习态度、活跃的思维碰撞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孩子们手捧代表肯定与鼓励的奖品,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图为中心小学表彰仪式现场

教育成果 精彩绽放

7月19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續航服务队在三所小学同步举办“青春飞扬,梦想启航”成果展演,200余名学生通过31个精彩节目和200余件创意手工作品,生动展示了“1+3+N”创新支教模式的丰硕成果。中心小学朱锦西校长表示:“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爱心,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

▲图为三岭小学汇演精彩瞬间

▲图为中心小学学生手工作品展

稚笔谢师 教育生花

汇演结束后,一份份真挚的情感在师生间悄然传递。许多学生将亲手写下的留言卡片送到支教队员手中。卡片上质朴的话语承载着沉甸甸的心意:“老师,希望明年还能见到您!”“感谢您的教导!”……这些发自肺腑的文字,不仅表达了孩子们对课程内容的喜爱和对支教队员辛勤付出的感谢,也让支教队员们深深感受到,即使是一次短暂的相遇,也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好奇与希望的种子,而这份心灵的触动,正是教育传递最珍贵的价值。

▲图为三岭小学学生留言与爱心卡片

青春答卷 续写新篇

这段满载收获的实践历程,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奉献”二字的分量。服务队不仅收获了当地政府的肯定、村民的信任和孩子们手写的感谢卡,更见证了教育赋能带来的真实改变。这张用汗水书写的青春答卷,既是广理学子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脚,更是校地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展望未来,广州理工学院薪火续航服务队将持续优化“教育+”赋能模式,深化常态化帮扶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青春动能。愿这簇星火汇聚更多光芒,让教育之根深扎乡土,让助农之暖绵延传递,以青春之名书写新时代的“燎原”篇章!

▲图为洋口小学支教队员与孩子们合照

撰文 |  郑芝琪、蔡逸铭、陈梦妮、陈润、冯雅微、林庭庭、罗晖

图片 | 薪火續航服务队全体成员

审核 | 赖彬彬老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梦妮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0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