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墙为卷,以心为笔:一群青年大学生用色彩唤醒乡村的绿色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30 14: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曹峻源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当城市的画笔还在为钢筋水泥描摹轮廓时,一群身披“七彩斑斓”的青年大学生,已带着颜料与初心走进乡村校园。在“三下乡”的热土上,萤火流光实践团以墙为卷,以心为笔,与孩子们共同勾勒出的一幅幅绚丽墙绘,开启一场关于绿色信仰的接力,一次用艺术点亮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烈日下的坚守:不是装饰,是对土地的承诺

骄阳似火时,廖艳菲蹲在校门墙根勾勒框架,汗水顺着额角滴在未干的颜料上晕开涟漪;暴雨突至时,夏景雯和曹峻源用塑料布护住刚调好的色彩,生怕那抹象征青山的绿被雨水冲淡;暮色四合时,古聪仍在细心填色,指尖的颜料与晚霞交融成最动人的调色盘。衣服上的“七彩斑斓”不是污渍,是这群青年与乡村土地对话的勋章——他们深知,墙绘从来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用青春汗水在乡村肌理上刻下的绿色承诺。

从校门到升旗台,每一寸墙面的蜕变都藏着倔强的坚持。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下雨天还要画”,团队成员指着草图上的“绿水青山”说:“就像种子要经风雨才能发芽,这些画也要经得起考验,才能住进大家心里。”这份坚守,让墙面有了温度,更让“做事要踏实”的道理,在孩子们眼中具象成可触摸的榜样。

指尖的传承:不是涂鸦,是绿色基因的播种

升旗台前的那棵“成长树”,藏着最动人的教育密码。团队成员勾勒的树干遒劲向上,孩子们用稚嫩的手指点染的小花却格外鲜活——这是青年世界的责任与孩童世界的纯真,在绿色理念下完成的第一次握手。当孩子们把掌纹印在石阶上时,他们印下的不仅是童年记忆,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种子。

这些墙绘从诞生起就超越了艺术范畴:“金山银山”的字样不是标语,而是给孩子的启蒙课;青山绿水的图案不是风景,而是让乡村孩子看见家乡之美的望远镜。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我们要画的不是画,是让孩子们相信,自己脚下的土地,本身就是最珍贵的宝藏。”这种传承,让绿色理念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成为流淌在指尖的色彩,扎根在心田的信仰。

青春的答卷:不是终点,是乡村振兴的序章

当最后一抹颜料干透,校园的墙面已成为会说话的宣言。但萤火流光实践团的步履并未停歇——他们知道,一幅墙绘能唤醒千万颗绿色初心,激活乡村的未来。这些青年用艺术赋能乡村的实践,恰是新时代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不必等待惊天动地的机遇,于细微处播撒种子,于无声处传递信念,便是最坚实的担当。

如今,校园里的墙绘悄然成了亮色:孩子们指着它给家人讲“绿水青山”的故事,村民路过常驻足端详这些充满希望的图案。乡村振兴从不是空泛口号,而是无数这样的“萤火”汇成光河——用青春、创意与坚持,在乡土间写下的温暖答卷。

当风吹过校园的墙绘,吹动的不仅是颜料的芬芳,更是一代代人对绿色未来的向往。这群青年大学生以行动证明:改变乡村的力量,或许就藏在一支画笔、一颗初心、一群人的坚守里——而这样的坚守,终将让每一片青山都常绿,让每一寸土地都发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峻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