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实践队探访拉萨 触摸觉木隆藏戏传承脉搏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何咏轩)为深入了解藏戏非遗传承现状,7月25日,北京科技大学本心研续“藏岭遗韵”实践队走进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社区,观看觉木隆藏戏经典剧目《朗萨雯蚌》,并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洛桑扎西展开深度交流,解码这一藏文化“活化石”的传承密码。
藏戏作为集唱、念、韵、表、舞、技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其表演程式缜密,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而拉萨觉木隆藏戏作为藏戏蓝面具戏四大流派中艺术体系最完备的流派,更是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当日上午11时30分,实践队成员抵达乃琼社区,沉浸式观看了长达7小时不间断的演出。演员们身着绣满精美纹样的传统服饰,头戴色彩鲜明的特色面具,随着鼓点与钹声迈着古朴步伐登场,高亢唱腔与张力十足的肢体动作交织,将剧情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让队员们直观感受了藏戏艺术的独特魅力。
图1 实践团观看藏戏演出
演出结束后,实践队与觉木隆藏戏传承人洛桑扎西围绕藏戏传承展开对话。据洛桑扎西介绍,自己8岁起便跟随曾为藏戏表演者的爷爷学艺,童年的耳濡目染让他与这门艺术结下不解之缘。谈及藏戏发展环境的改善,他提到2006年藏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后,在政策支持与望果节等演出机会增多的双重推动下,传承土壤已逐步优化。
图2 实践团成员采访洛桑扎西老师
在传承实践方面,洛桑扎西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传统剧情作为藏戏的根脉绝不可改,但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他特别提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对藏戏产生兴趣,自己在团队排练和各地演出之余,常专门教授少年儿童藏戏技艺,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青春活力。2014年获评自治区非遗传承人后,更让他深感责任重大,“如果一个人放弃,两个人放弃,大家都这样想的话,中国民族文化该如何传下去?”这份坚守初心的使命感,让实践队成员深受触动。
交流中,实践队成员详细记录了洛桑扎西的传承故事,系统学习了藏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探访为契机,积极传播藏戏文化,助力这一非遗瑰宝在新时代持续传承、焕发活力。当前,觉木隆藏戏正通过多样化的传承路径延续生命力,在坚守传统内核的同时探索与当代生活的融合,为藏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生动参考。
图3 实践团与觉木隆藏戏班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珺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