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民族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砂田杞韵 电商助农”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中卫市中宁县,开启了一场农耕实践、产业探访、红色研学、推普反诈之旅。成员们以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在实践中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合影
躬身稼穑:体悟特色种植辛劳智慧
在太阳梁乡的田间地头里可以看到实践团成员们劳作的身影,通过实地考察枸杞、精品桃、小番茄等特色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要点,并亲身参与采摘劳作,让青年学子深切体会到科技农业的转型成效与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采摘枸杞
瓜田探秘:学习砂地品牌致富路
7月11日,正值喊叫水乡硒砂瓜文化品鉴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客商和当地群众参与。活动现场瓜香四溢,热闹非凡,团队成员们在会上认真聆听经验丰富的瓜农分享压砂种植技术,随后深入周马庄子村硒砂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砂石地蓄水保墒的种植方法和现代溯源技术,展现硒砂瓜品牌建设成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瓜地挑选硒砂瓜
杞园寻根:见证百年育种智慧
深入宁夏杞鑫种业有限公司营盘滩种植基地,“七彩枸杞”、“枸杞树景观”映入眼帘,通过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目前已培育出“宁杞10号”等优质品种。其中108年底枸杞古树虽树龄已高,但通过科学管护仍能正常挂果,是研究枸杞基因多样性和抗逆性的珍贵样本。
图为学习枸杞良种培育技术
图为108树龄的枸杞老树
红果溯源:探秘枸杞文化科技链
在杞滋堂(宁夏)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参观枸杞博物馆,更是真切感受到这颗红色果实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枸杞的文化脉络清晰可循。于现代化生产车间,短短6小时新鲜枸杞便蜕变为琥珀色的原浆。整个生产过程从实时捕捉温度、压力的传感器到超微粉碎技术、再到全链条覆盖,枸杞产业的升级离不开科技的赋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枸杞千年历史文化
赤心铸魂:瞻仰英烈汲取奋进力
“红旗漫卷西风,革命精神永存。”实践团怀着崇敬之情走进恩和镇沙滩村张子华烈士纪念馆,红领巾讲解员讲述革命烈士张子华同志的光辉事迹,馆内陈列的历史照片、书信及战斗遗物,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不屈、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张子华纪念馆聆听讲解
电商探新:感受直播赋能新业态
走进杞三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直播基地,直观的看到了直播间主播们正在介绍枸杞的带货流程,近距离感受数字经济为传统农业注入的新动能。随后,就产业创新、市场拓展等问题展开交流,对乡村振兴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走访中宁县振兴社区“青年之家”,重点体验了青年直播室带货,展现了青年利用数字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杞三哥电商基地沟通交流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青年之家体验电商直播
桑榆送暖:推普反诈守护夕阳红
通过深入中宁富康广场等老年人聚集场所,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让老人们在实用场景中提升普通话能力,为他们带去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文化盛宴。同时,实践团在安定社区金庭雅苑小区开展了综合服务活动,一方面通过案例剖析和手把手教学,指导老年人识别电信诈骗并安装反诈APP;另一方面结合“牦牛革命”主题进行宣讲,增强社区居民的民族自豪感,最后在轻松互动中带领老人练习手指保健操,传授防骗知识和健康技巧。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富康广场向老年人推广普通话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反诈宣传
团队指导老师王冉表示,此次“砂田杞韵 电商助农”实践活动,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当同学们将课本里的乡村振兴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时,教育的意义就得到了最鲜活的诠释。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正在转化为他们人生成长的养分,而他们扎根沃土的身影,正是新时代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动人的注脚。
图文:北方民族大学“砂田杞韵 电商助农”乡村振兴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俊元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