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荔安万乡实践团来到梅州市宣传资助政策

发布时间:2025-07-27 15: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家怡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 7 月 27 日讯(通讯员 杨家怡)为积极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 2025 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的通知》的号召,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了解国家学生资助政策,顺利完成学业,深圳大学 “荔安万乡” 突击队用七天时间,走进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的校园、社区与乡间,将助学政策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家庭,为乡村学子的追梦路添一份光亮。

首日校园播撒政策种子

7 月 8 日下午,突击队顶着炎炎烈日前往汤坑中学门口进行资助政策宣传,队员们带着满满的资助手册,耐心为该校初中生讲解高中阶段的资助政策。阳光洒在摊位上,随着手册一份份递出,政策的种子也悄悄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当日下午50份手册全部发放完毕,为实践拉开温暖序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汤坑中学门口派发资助政策手册 荔安万乡实践团 供图

双校联动织密助学网络

次日,突击队分成两组行动。丰顺县实验中学和丰顺中学的校园里,队员们通过展板展示、面对面讲解,向高中生详细介绍大学奖助体系和生源地贷款政策,100 余次耐心解答让政策细节愈发清晰。午后转至汤坑镇社会服务中心站,和当地社工们讲解最新的国家资助政策,并留下30份宣传手册,让政策宣传从校园延伸到社区角落。

图为实践团成员设立咨询摊位开展资助政策宣传 荔安万乡实践团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汤坑镇社会服务中心站社工们的合影留念 荔安万乡实践团 供图

乡间走访丈量求学渴望

7 月 10 日至 11 日,突击队在当地社工们的带领下走进了金溪村和邓屋村的九户家庭。过程中,队员们不仅根据每家的实际情况,把高中到大学的资助政策讲明白、标清楚申请节点和材料要求,还关切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结合实际给出学习建议。家长和学生们认真听着、记着,那些专注的眼神,让每一次讲解都更有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入户居民讲解资助政策 荔安万乡实践团 供图

剧本杀里开出知识之花

7 月 12 日的汤坑镇社会服务中心站,一场特别的资助政策剧本杀热闹开场。由实践团原创的资助政策剧本杀《助学侦探政策解码行动——荔安小镇》,将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知识点融入剧本设计。当日6 名学生化身 “助学侦探”, 通过完成“剧本角色扮演”、“政策问答加分”等环节,在剧情互动中破解政策谜题。这种“玩中学”的形式,让政策知识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探索,突击队探索出了宣传资助政策的“沉浸式体验”新模式。

图为实践团原创资助宣传剧本封面和线索卡 荔安万乡实践团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们的剧本杀合照 荔安万乡实践团 供图

红色场馆汲取奋进力量

7 月 13 日,突击队专程前往坚真纪念馆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在史料文献与实物展品中追寻革命足迹。队员们仔细研读李坚真同志从童养媳到革命先驱的奋斗历程,在“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的精神事迹前驻足沉思。此次红色学习让青春理想与革命精神同频共振,为实践活动注入了持久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在坚真纪念馆观看介绍视频 荔安万乡实践团 供图

收官之日收获成长答卷

7 月 14 日,队员们盘点着七天的收获:近300份手册传递到位,150 余次咨询耐心回应,9 户家庭得到精准宣传,一场创新剧本杀活动温暖落幕。队员们在实践中收获良多:不仅深化了对助学政策价值的认知,更在沟通与协作中实现突破,真切体会到用知识与行动服务乡村的意义。从政策宣传的精准落地,到互动形式的创新突破,再到红色精神的传承践行,深大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创意破解难题,让教育资助政策真正走进乡村、惠及学子,在青春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书写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生动答卷。

撰文 | 杨家怡

审核 | 李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家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