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李发愿)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课堂,在躬身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着力培育有理想、敢担当的、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主力军。“岐黄暖夕”实践团队,奔赴镇山村展开了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
团队首次走进镇山村
2025年7月“岐黄暖夕”实践团队走进镇山,开展了针对镇山村艺术与医术相融合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调查梳理了村庄的历史、人口民族、艺术文化,还将所学专业医学知识进行传播,实现医艺双行。
其次团队走进养老院,围坐一团。主讲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夏日防暑攻略(“三多三少”原则)以及夏日养生指南(按摩和中医消暑习俗以及中医应季药膳)进行讲解,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通过此次讲座,老人们对养生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的专业与用心。
养老院活动的一些温馨时刻
接着,在镇山村委会门口进行了中医药文化宣讲。从居民日常讲起,解释生活中的药食两用食物,其后普及了一些养生方法。让健康理念和文艺氛围一起,让艺术和医术结合,在村民心中发芽,筑牢健康根基。
镇山村养生宣讲活动
再进镇山,与艺术商户、驻村艺术家、游客深入交谈,触碰这里艺术脉动的真实温度。文艺商户表示,从蜡染中进行传承和新生,蜡染早就不仅单纯的手艺,而且还是传承和赖以生存的技艺。村民们想把蜡染技艺发扬光大,这是文艺和传统优秀文化的
团队成员听村民讲解蜡染
驻村艺术家们,把工作室设在村中改造后的老屋里,用独特的方式带着村民规划村庄,将文艺融入村庄各地,带动村庄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相遇,将镇山村充满独特的活力。
采访镇山村知名艺术家留影
村民与游客,村民的日常被做成画,骄傲又兴奋。游客则被这里的自然与艺术中找到盎然。传承与创新,文艺和古朴的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镇山并不是一炮而红,凭借着其本土韵味和着当代潮流艺术融合。全民参与,共同进步,谱写出独属于镇山的文化音符,奏响华丽的乐章。
采访镇山村商户留影
义诊下乡,健康回家。村艺术广场上支起几张桌子,义诊在充分准备下拉开序幕。队员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培训下,用专业的知识和热忱的服务将健康传到镇山的家家户户,为村民测量血压,让大家感受到义诊的温度,也明白了义诊的意义。一个小小的耳穴贴,刺激局部穴位,改善睡眠质量,缓解腰背疼痛等,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镇山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
团队在镇山村村委会进行义诊
回望复盘,七日镇山行,感受到文艺振兴的强有劲的脉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再为镇山的艺术振兴发力。人民有信仰,振兴有希望。镇山这座小村庄发挥着乡村振兴的巨大活力,不论是艺术家、村民还是游客都在扬起艺术风帆,驶向振兴彼岸。团队成员合照
图片来源 | 刘羽鑫 吴文斐 杨永旭
文案来源 | 潘乾杰 李发愿
排版编辑 | 潘乾杰 李发愿 李玉婷
审核校对 | 李发愿 李玉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发愿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