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仙人渡中心小学的教室里,武汉学院木樨“向阳而生”大学生实践团联合湖北省爱心托管班迎来了一堂意义非凡的课程。队长姜文宇为孩子们深情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铸就中国核盾牌的传奇人生。
课堂上,姜文宇以邓稼先的归国抉择为切入点,向学生们展示了这位科学巨匠的赤子之心。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条件,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姜文宇动情地说道:“邓稼先曾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他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通过对比钱学森与邓稼先的归国经历,学生们深刻理解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科学家的共同选择——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
“你们能想象用算盘和手摇计算器研制原子弹吗?”姜文宇向孩子们抛出问题后,展示了邓稼先团队在罗布泊的艰苦科研画面。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是邓稼先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在戈壁荒漠中日夜攻坚的付出。学生们听得入神,四年级的雷思远感慨道:“原来‘两弹一星’不是神话,是科学家们用青春和汗水换来的!”
在讲述邓稼先在核试验事故中挺身而出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不少学生红了眼眶。姜文宇继续谈到:1979年,氢弹空投失败,邓稼先不顾辐射危险亲自寻找弹体碎片,最终因辐射致癌。课程结尾,队员们播放了邓稼先的生前影像资料,当邓稼先念出“如果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时,许多孩子流下了泪水。“他明明可以躲开,为什么非要冲上去?”面对学生的提问,姜文宇回答:“因为他是科学家,更是战士——守护国家的战士。”
此次课程是湖北省爱心托管班项目的延申,在课后采访中姜文宇表示:“希望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在乡村儿童心中播撒爱国与科学的种子。未来,希望可以继续加入实践团还想将这种系列课程持续讲下去,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撰稿:姜文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文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