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起“碳”索,青力青为——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青灵小队”青年大学生团队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6 11: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成成   阅读 9.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7月12日至18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青灵小队走进六盘水市德坞街道乌沙寨村、米箩镇倮么村及蟠龙镇木城社区,以“遗”起“碳”索,青力青为”为主题,以传统文化“六艺”为实践脉络,将“六艺”与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合,用青春脚步丈量乡村土地,将低碳理念融入乡村治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为乡村注入青春动能。

理论筑基,润物无声——绿色理念的深度传播与普及

青灵小队以政策解读与理念传播为抓手,让生态知识走进乡村角落。在会议室、坝子上,成员们开展了三次集中宣讲,结合当地民俗文化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通过发放问卷、讲解宣传手册,将绿色低碳与日常生活的关联讲清讲深讲透,让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入行。互动提问环节中,布依族老乡们在轻松氛围里领悟民俗中的生态智慧。队员们不畏辛劳,走村串户进行调研与宣讲。深入了解村民对环保的认知现状,挖掘布依族、彝族民俗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共生”哲理,以村民熟悉的语言传递绿色发展观,让理论宣讲从“纸上”落到“地上”,从“耳边”记到“心里”。

队员给小朋友讲解宣传手册



队员走村串户做问卷调研

倮么村会议室理论宣讲

活动赋能,“六艺”焕新——传统文化赋能低碳实践

依托传统文化“六艺”,青灵小队设计了一系列接地气、有特色的活动,让古老智慧在绿色实践中焕发新生。在乌沙寨村,“”与“”化为1公里徒步减碳核算,让大家直观感受低碳出行的意义,以身体力行诠释“”与“”在低碳生活中的现代应用。森林公园里,与当地彝族村民进行歌舞互动。在悠扬的歌声与欢快的舞步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生的理念,生动体现了民族文化中的“”与“”。青灵小队将垃圾分类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设计了“垃圾分类操”和“垃圾分类投壶”互动游戏,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布依族老乡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深刻体会到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更高效掌握了垃圾分类技能,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播撒。在木城社区,结合当地生态旅游特色,青灵小队以盛开的荷花为元素,精心绘制主题墙绘。这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将生态之美、文化之韵通过“”的艺术形式直观展现,成为宣传绿色乡村的靓丽窗口,更让“六艺”在新时代焕发助力生态建设的新活力。

青灵小队从乌沙寨村的山脚出发开始1公里的徒步

队员在乌沙寨穿着彝族服饰和彝族村民们载歌载舞

小朋友们在体验垃圾分类投壶游戏

队员们在坝坝上与村民一起跳垃圾分类操

队员们在荷花池边绘主题画

绿植拓印、松果风铃制作让自然之美与非遗技艺碰撞出火花。无论是在乌沙寨的森林公园寻找植物,拾起遗落的松果,还是在倮么村、木城社区活动中,布依族村民将喜爱的绿植拓印在包包上,绣在T恤上,或做成叶脉书签,都让参与者亲手将“自然之美”刻在物品上,更印入心田。倮么村、木城社区里,在“变废为美”的鸡蛋壳风铃、纸浆再生体验中,队员们指导村民将废旧纸张打成纸浆,再造新纸,让“循环利用”的理念通过动手实践深入人心,这些活动不仅赋予了废弃物“二次生命”,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和纸张的来之不易,更激发了村民的环保创意。

村民用鸡蛋壳、花蛤壳、松果制作风铃

小朋友用掉落的叶子制作叶脉书签

村民在用自己喜欢的植物拓印包包

扎根乡土,问计田野——行走阡陌的青春调研

在倮么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当地人文地理与自然风光。青灵小队脚踩泥土,深入猕猴桃种植基地,与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在调研中探寻乡村绿色发展路径,为生态农业建言献策。玉米地、稻田中,他们俯身调研作物生长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之道,在与村支书的交谈中梳理乡村振兴的绿色思路。木城社区的茶园里,团队成员顶着烈日,沿着崎岖的山路体验采茶,汗水浸透衣衫的瞬间,更深刻理解“一茶一饭”的来之不易,更加理解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百年古树下感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深化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知,坚定了“青力青为”守护绿水青山的信念。

村支书给队员们讲解当地的人文地貌和民风民俗

在地里与村民交流绿色种植的重要性

猕猴桃基地技术人员给队员们分享种植的经验和当地的猕猴桃产业种植

队员们参观当地的百年古树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此次三下乡实践,既是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践行,也是青年学子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成长之旅。队员们将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扎实的理论宣讲、创新的实践活动和深入的田野调研,成功将绿色低碳的种子播撒在乡间沃土,根植于乡亲们的心坎里。他们以传统文化“六艺”为桥,巧妙连接历史智慧与现代绿色发展需求,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的精神风貌。未来,青灵小队将继续带着这份生态情怀,把乡村的需求与青年的担当紧密相连,让绿色种子在更多土地生根发芽,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美丽画卷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成成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