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绘非遗,助残共创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志愿者团队绘就非遗助残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6 00: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魏书涵 赵丹维 王奕鸥 马瑄泽   阅读 92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魏书涵 赵丹维 王奕鸥 马瑄泽)2025年7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博爱星火“智绘非遗,助残共创”小分队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沿江街道鑫聪灵残疾人之家展开活动。此次活动以“星火传承非遗韵,科技助残志愿情”为主题,旨在通过AI技术赋能传统非遗工艺,促进残障群体的社会参与度,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同时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星火凝聚,蓄势待发——志愿者全力筹备活动

为了给活动参与者们提供一次良好的体验,志愿者们怀揣着热忱与期待早早来到了活动现场,井然有序地准备各类物资。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场地内穿梭,搬运物资、布置场地、清点设备。从颜料的精准配比到花纹的细致勾勒,从丝巾的细心浸泡到工具的精心摆放,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操作,为这场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基础。志愿者竹浩天感慨道:“一想到接下来能为大家带来一场生动有意义的活动,再多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图为志愿者们进行创作协助

科技赋新,灵感绽放——AI赋能创作开启助残新篇

当传统非遗遇上前沿AI技术,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体验就此开启。面对设计灵感的匮乏,志愿者们巧妙地引入了AI工具,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残障朋友们的创作潜能,让大家亲身体验到AI科技的魅力和力量。AI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图案生成能力,为残障朋友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启发。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残障朋友们轻点屏幕,简洁的操作指令下达后,AI迅速反馈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在此过程中,AI不仅成为艺术创作的得力助手,更成为连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促进残障群体融入社会的桥梁。

▲图为AI赋能设计过程

匠心传承,青春实践——制作与体验非遗魅力之旅

教学阶段结束后,残障朋友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热情,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水拓丝巾的制作。他们以水为纸,以油为墨,在水面上轻轻点染,绚丽的色彩便在水中绽放,如同梦幻般的画卷徐徐展开,转印出独特的丝巾作品。志愿者全程贴心陪伴,从流程讲解到实操协助,用耐心与专业成为残障朋友的“得力助手”,架起沟通与关爱的桥梁,彰显了青春担当。

▲图为现场制作环节

落幕不散,余韵悠长——星火照亮前行之路

在志愿者的协助下,一蘸一挑间,一条条融合了科技与人文温度的丝由此巾诞生,见证着这场充满爱与温暖的活动。

随着活动接近尾声,残障朋友们与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创作的心得体会。残障朋友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学到了新技能,更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支持。“这次经历将成为我和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朋友们在青春岁月中的珍贵回忆。”负责主讲的志愿者徐靓怡说,“激励着我们一直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图为活动合影

活动中创作的作品后续由志愿者们收集并登记作者信息,通过公益售卖等渠道,共同探索“助残+非遗+经济”的融合路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指导老师张雨钦表示:“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力量的加入,让温暖与希望持续传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书涵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