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行记:一场心与心的抵达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与枝叶,洒下几缕璀璨,温柔而不灼人,恰似对新一天的殷殷期待。今天,便是我心心念念的支教之旅启程之日。
汽车沿着公路驶离城市,窗外的楼宇渐次矮去,经典的喀斯特地貌缓缓铺展。雾气缭绕的层叠山峦绵延至天际,隐入云端。山路蜿蜒盘旋,车身随之摇摆。外省的队员们惊叹于贵州山水的鬼斧神工,而我,一个地道的贵州人,深知翻越这样的崇山峻岭是何等艰难。望着窗外,母亲瘦弱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她曾背着沉重的凉粉背篓,年复一年地跋涉在这条山路上,只为换取家中生计的些许改善。十四载辛劳,病痛缠身;而我自己,也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八年。此刻回望,才真正体味到走出这深山,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毅力。
一路笑语喧阗,临近终点,道路却因施工而越发颠簸。与校长、主任简单交接并安顿好住宿后,支教的第一天在轻松的氛围中落幕。夜幕低垂,仰望满天繁星,心中百感交集,不知是忧虑更多,还是憧憬更甚。
次日清晨,趁着暑气未起,我们开始逐户走访。初来乍到,街上家长们投来的目光带着些许陌生与审视,开局并不顺利。但总有信任的种子悄然萌芽。渐渐地,我们的班级壮大起来。有孩子主动为我们引路,他们清澈的眼中满是好奇与纯真的信赖——孩子们不懂权衡,只知与我们相处时那份自在的快乐。最终,花名册上填满了各色的名字,引路的孩子也从最初的一个,变成了四五个。夕阳将影子拉长时,他们把我们送到校门口,留下一个个依依不舍的拥抱。那一刻,不舍的又何止是孩子们?我的心,早已被这份赤诚深深浸染。
(ps:走访结束与孩子在校门口的合影)
在这群拥抱的孩子里,有个姓罗的小男孩(以下称小罗)。他酷爱编程,恰与我的专业相契,也成了我最喜欢的学生——听话、上进、懂礼貌。他常与我分享做饭的趣事、学习编程的点滴,那些俏皮的视频记录和聊天,总让我会心一笑。
或许是因为我们怀揣着相似的期许,又或许是孩子们汹涌的情感浪潮冲垮了我们所有的矜持与伪装,我们的团队愈发像一个温暖的家。会议室不再仅仅是办公之所,忙碌时,大家各司其职,尽心尽力,看到同伴遇困便主动援手;闲暇时,它又成了我们的“游戏室”。半个月的朝夕相处,“蒲公英”于我,已不仅仅是团队的名字,更是一种深深的羁绊。是的,我爱这个集体——爱那围坐音响旁的夜晚合唱,爱那彼此扶持的身影,爱那“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更爱、或者说深深感激这次旅程赋予我的每一分成长与收获。
(ps:与队员在夜晚草坪做游戏)
在孩子们的热情簇拥和老师们的真诚友善中,我的动力与日俱增。写到此处,我才恍然:为何每日早起却不觉困倦?原是总有人源源不断地为我注入前行的力量。在这里,我是一位老师,倾囊相授所知所学;同时,我更是一个学生,向孩子们学习着自信与勇敢。日子有晴有雨,生活有甘有苦,但每一天都在进步与欢声笑语中流淌。校门口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尘土不时飞扬,但再次走上街道,迎接我们的已是家长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与问候。千里奔赴此地,心中竟无“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疏离,唯有“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暖意融融。(ps:课程结束后孩子赠予我的小心意)
行文至此,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想对旅程中相遇的每一个人诉说感激,却一时语塞。或许正因过往的内敛不善表达,此刻,唯愿以最朴素的心声致谢:感谢小罗,感谢信任支持的家长,感谢并肩前行的老师,感谢以纯真感染我的孩子们,感谢此行相遇的每一位——是你们,共同编织了这段闪光的记忆。
校门口的道路,在我们离开后或许仍需时日才能平整畅通。但我深信,待到我们的孩子们下一次远行,脚下定不再是那条需要徒步跋涉的崎岖山路。
撰稿人:贵州大学“银鸽”志愿者服务团2025蒲公英·麻江支教队队员陶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贤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