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脚步丈量八桂——漓江清波映初心,灌阳红韵铸担当

发布时间:2025-07-25 15: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付乾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付乾)盛夏的八桂大地,跃动着青春的身影。近日,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新思启智润乡土,商智赋能绘新景”社会实践团以脚步丈量热土,用行动诠释担当。在漓江之畔守护绿水青山,随后深入灌阳县红色热土赓续精神血脉,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奏响新时代的青春强音。


漓江清波:青春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风景如画的古镇漓江段,实践团的同学们挽起袖子,化身“漓江清道夫”。他们顶着烈日,沿着蜿蜒岸线细致搜寻,将散落的塑料瓶、包装袋等旅游废弃物一一拾起,装入垃圾袋。汗水浸透了衣衫,但看着逐渐恢复洁净的河岸,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不仅仅是一次“垃圾清零”行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环保实践课。

图 为实践团成员捡拾垃圾。余佳佳 供图

行动之余,同学们深入调研漓江生态治理现状。他们聚焦水质改善的核心议题,了解漓江流域如何通过“治乱、治水、治山、治本”的系统性举措,重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盛景。从科技手段在污染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到严格的旅游活动管控措施,再到沿岸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守护这条“母亲河”的艰辛与智慧。

实践团成员并未停留于清理与观察,他们主动走进当地村民家中,共商减少旅游活动对漓江生态影响的长久之策。从探讨推广可降解材料制品替代一次性塑料用品,到建议加强环保宣传引导游客文明游览,青年学子们与乡亲们坦诚交流,思想碰撞的火花照亮了共护漓江的未来路径。“保护好漓江”不仅是铮铮誓言,更是融入日常的切实行动,实践团的努力正是对这初心的鲜活诠释。

图 为实践团与当地居民共议事现场。余佳佳 供图


灌阳红韵:在行走与传唱中激活红色基因血脉

7月13日,实践团怀着崇敬之心,踏入了灌阳县新圩镇这片浸润着英雄热血的土地。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庄严肃穆,成为他们“精神寻根”的第一站。广场上,象征信仰的红军军旗猎猎飘扬;高耸的纪念碑如利剑直刺苍穹,无声诉说着壮怀激烈;建筑浮雕上,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场景栩栩如生,将时光拉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在“血战新圩”、“红军忠魂”、“薪火相传”三大主题展区,湘江战役中红五师以两个团兵力,舍生忘死阻击桂军七个团的壮烈史诗震撼着每一位成员的心。蓝天白云下,巍巍青山间,血色历史与不朽精神在此刻激烈碰撞,年轻的心灵在触摸历史温度的过程中深受洗礼,将“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殷殷嘱托刻入心骨。

图 为实践团在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门前合影。余佳佳 供图

红色传承在行走中深化,更在歌声中流淌。实践团踏入古韵悠长的熊村古镇,深入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与错落有致的民居。一场不期而约的温暖邂逅在此发生。同学们与村中老人围坐一起,共同奏唱《我的祖国》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嘹亮的歌声伴随着悠扬的二胡声,在古镇的黛瓦白墙间久久回荡。老人们眼中闪烁的对祖国深沉的赤诚、对生活质朴的坚韧乐观,以及永不褪色的革命情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子。这不仅是旋律的共鸣,更是跨越代际的精神传递——老歌新唱,唱响的是永恒的家国情怀。熊村的一砖一瓦,都仿佛在歌声中诉说着红色的记忆。

图 为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合唱现场。余佳佳 供图


反诈护老:红色温暖中的务实守护

歌声余韵未散,实践团迅速切换身份,投入到另一项紧贴现实的暖心服务中。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易受诈骗侵害的情况,同学们拿出精心准备的反诈宣传手册,围坐在老人身边,用最通俗易懂的桂林方言耐心讲解:“阿公阿婆,记住啊,陌生电话里讲什么‘安全账户’要你转账的,千万莫信!”“街上喊你去免费领鸡蛋、听健康讲座的,也要多留个心眼,背后可能是大陷阱!”老人们听得格外认真,频频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对这群“学生娃”的信任。

图 为实践团成员为老人做反诈宣传。余佳佳 供图

从红歌中传递的深沉家国情怀,到反诈行动里守护的“养老钱”,实践团在能村的一唱一讲之间,完美诠释了知行合一。嘹亮红歌激荡的是精神力量,耐心反诈科普则彰显了切实的关怀。这份源于红色基因的热忱,让精神的温暖与安全的守护,在这座古老村落里实现了和谐交融与双向奔赴。


脚步丈量热土,青春续写华章

此次“三下乡”之旅,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的青年们交出了两份沉甸甸的答卷。在漓江,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以双手守护生态之美,用智慧探寻永续发展之道;在灌阳,他们是红色基因的忠实传承者与务实守护者,于陈列馆铭记壮烈历史,在红歌传唱中感悟精神伟力,更以反诈科普传递时代关怀。

他们以脚步丈量八桂大地,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无论是漓江清波间的绿色守护,还是灌阳红土地上的精神赓续与反诈护老,都深刻表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完全有能力也有情怀,将所学所知转化为服务社会、造福乡梓的磅礴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让重要的指示精神在八桂乡村落地生根,焕发出勃勃生机。(撰稿: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新思启智润乡土,商智赋能绘新景”社会实践团 付乾 李维豪 杨丁铭 赵前程 杨艳秀 余佳佳 朱玉萍 梁建丽 梁曼佳 陈瑶 侯禹民 肖雯鐘 何思彤 黎灏玥 何昕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付乾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9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