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牛元旦、赵佳乐)2025年7月14日至7月20日,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艺心资助小分队”13名师生奔赴河源市进行2025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下乡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全体队员的努力,艺新资助小分队圆满地完成了此次实践活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重视,提前筹备,精心组织
(一)学校重视,大力支持
我校始终将 “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下乡” 作为践行育人使命、服务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此次实践活动,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由文化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邓柳淋担任指导老师,全面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资源协调与过程管控。活动筹备阶段,学校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针对政策宣讲重点、服务流程优化、安全保障措施等关键环节展开研讨,确保各项工作无疏漏。
活动筹备期间,校纪委书记、副校长张武华,学生处、团委负责人详细了解活动筹备情况,鼓励学生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将励志成长的精神风貌融入服务全过程,不畏艰辛、脚踏实地完成实践任务,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河源乡村的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
(二)提前筹备,准确选址
为打通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的 “最后一公里”,确保服务精准对接乡村需求,“艺心资助小分队” 前期开展了多维度调研。通过分析广东省内欠发达地区教育资助需求数据、结合河源市乡村教育发展实际及政策普及现状,经反复筛选、综合评估,最终确定河源市作为实践服务地。
确定选址后,学校积极与凤安镇政府及当地村委展开对接,就政策宣讲范围、服务形式、场地协调、村民动员等事宜达成共识。当地政府部门主动提供辖区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村镇分布地图等关键信息,协助团队精准锁定服务对象;同时安排专人对接活动流程,为后续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三)精心组织,统一培训
为确保政策宣讲的专业性与准确性,从各年级、各专业中严格筛选 10 名优秀学生组成核心宣讲团队,成员涵盖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国家助学金获得者、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及助学贷款受益学子,他们不仅自身熟悉资助政策,更能以 “亲历者” 的视角分享成长故事,增强政策宣传的感染力。
为让队员们 “真学真懂、学深学透” 国家资助政策,由学生处牵头,精心组织三场专题培训:邀请学校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解读《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涵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学段资助项目、申请条件及流程;编写通俗易懂的宣讲提纲,配发《国家资助政策》宣传资料 500 余份,设计定制队旗、队服及政策宣传海报,为团队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物资保障。
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注重创新
(一)思想引领,打造一堂深深扎根于河源村镇的资助课
艺心资助的师生们以党的二十大“ 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精神为思想引领,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特色,用河源村镇居民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为乡亲父老打造了一堂入脑入耳、入心入行的“资助课堂”
一是内容接地气。文化艺术学院党支部组织委员、辅导员甘小勇老师在横排村村委会议室开展“国家资助伴你成长 助学贷款助力成才”国家资助政策专题宣讲报告会,以“三主三辅”覆盖全学段讲解国家资助政策。期间,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分别为在场学子和家长分享个人励志成长成才经历,以贴近群众、学生的“接地气”视角,助力国家资助政策落地生根,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
二是方法出新意。比如摊位咨询,派发宣传资料、问卷调查等,宣讲队员们开展了“张贴标语”营氛围、“板凳会议”集中讲、“家访课堂”入户谈等活动,期间一共走访了382户居民,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85份,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份,帮助4户村民申请助学贷款,指导8户村民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
(二)形式多样,分层次有重点开展各类活动
艺心资助队伍围绕 “助贷下乡摸实情,绿美助学暖民心” 主题,结合河源乡村需求,分层次、有重点开展系列活动,实现 “政策宣传 + 民生服务 + 文化传承” 的深度融合。
一是分别与凤安镇团委、横排村村委、下石村村委和觉民村村委干部开展了4场专题座谈会,深入了解当地村情实况,摸清村镇需求底数,敲定实践期间的集中服务细节。
二是前往当地闻名的金狮文化馆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学习当地传统文化和精神传承,深度融入当地客家民俗为文化,让师生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文化厚重,让政策宣讲更贴合当地文化语境,实现 “文化传承” 与 “政策普及” 的双向赋能。
三是在村镇开展志愿服务,助力“绿美广东”建设,正值农忙时节,队员们主动帮助缺乏劳动力的村民收割、晾晒稻谷,累计服务农户 20 余户;对村镇主干道、公共活动区域进行清扫,清理垃圾 30 余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队员们随身携带政策宣传折页,边劳动边讲解 “国家资助政策如何助力乡村学子走出大山”,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担当,让政策宣传更具温度。
四是锁定精准服务对象,走访慰问了10户家庭经济困难且小孩正在上学的村民,现场演示 “国家助学金在线申请流程”“助学贷款手机端办理步骤”,并留下团队联系方式,承诺后续提供跟踪指导。通过慰问传递温暖,让国家资助政策和助学贷款实实在在地落地每一户有需求的人家,切实打通惠民通道“最后一公里”。
(三)注重创新,专业特色与政策宣传相结合
“艺心资助小分队” 依托学校文化艺术专业优势,将 “艺术创作” 与 “政策宣传” 深度融合,打造 “可视化、沉浸式” 的政策传播载体,让国家资助政策以更生动的形式走进乡村。
一是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发挥美术专业特长,完成以“教育梦想·乡村振兴”或“政策惠民”为主题的乡村墙绘4幅,美化乡村环境,以文化赋新能,生动传播政策,成为当地“百千万工程”的文化亮点与持久宣传阵地。
二是在福城文化广场开展定点咨询期间,结合音乐专业特色,举办 “政策惠民・青春放歌” 现场音乐会,穿插 “资助政策知识问答” 环节,答对问题可获得定制的 “政策宣传小礼品”,吸引近千名居民参与,现场咨询政策的居民络绎不绝,3 天内累计接待咨询群众 600 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 400 余份,实现 “以乐传情、以歌宣策” 的良好效果。
三是与商铺联动,拓展宣传渠道为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团队主动对接河源当地蔬菜店、水果店、五金店等 商铺,达成 “政策宣传合作”,累计发放《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手册400份。这种 “接地气” 的联动模式,让村民在日常购物中就能接触到资助政策,进一步打通政策宣传的 “毛细血管”。
三、总结与反思
“艺心资助”宣讲实践活动,是学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广酒文艺学院与凤安团委的深度联动,是一次青春力量与乡土需求的精准对接,更是探索一条 “艺术为桥、青春为帆” 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这场以艺术赋能、政策惠民为核心的深度合作,既是广酒学院响应国家“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号召的主动作为,也是广酒学院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三年攻坚目标的具体实践,解决了河源乡村家庭的实际需求,又为大学生搭建了实践成长的平台,取得了“政策落地、育人见效、乡村受益”的良好效果。
未来,学院将继续优化“艺心资助”品牌活动,一方面扩大宣讲范围,覆盖更多欠发达地区;另一方面创新活动形式,结合线上宣传、长期帮扶等模式,持续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让国家资助的温暖惠及更多学子,同时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以实践行动服务乡村振兴,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柳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