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许婧雯)一根彩线串起千年历史,一双巧手绣出民族风华。8月2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瑶医承古临时团支部走进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瑶学会,开展“非遗传承·瑶绣探秘”主题活动。支部成员在沉浸式体验与面对面交流中,近距离触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华瑶绣”的脉搏,感悟“非遗传承”的时代担当。
穿在身上的非遗:当瑶族服饰“遇见”青春面庞
走进一楼展厅,色彩斑斓的瑶族服饰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团支部成员在讲解老师的引导下,自由试穿对襟绣花上衣、五彩百褶裙与缀满银饰的包头帕。指尖轻抚挑花、盘王印等经典纹样,耳畔仿佛响起瑶家远祖的古老歌谣。“衣服上的每一道纹路都在讲故事,穿上它,就像和过去对话。”感受的同学由衷感叹。
团队成员试穿瑶族特色服饰 许婧雯/摄 指尖上的非遗:瑶绣“密码”里的民族智慧
移步至瑶绣专题展区,讲解老师以“纹样、色彩、针法”为关键词,抽丝剥茧般揭开瑶绣的独特基因:
• 纹样——盘王印、八角花、龙犬图腾,既是图腾崇拜,也是族群信物;
• 色彩——靛蓝为底、大红点睛、嫩绿跳色,取自山间草木,象征天地人和;
• 针法——“反面挑花正面看”的独门绝技,经纬之间不露线头,堪称“无字天书”。
展台上,瑶绣特色挎包、文创布偶、流苏香囊错落陈列,现代设计与古老技艺碰撞出惊艳火花。同学们爱不释手,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跨越千年的浪漫”。
工作人员讲解瑶绣文创产品 许婧雯/摄
瑶绣卡通布偶 许婧雯/摄
传承里的非遗:周末课堂让技艺“活”在大众 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实践区域豁然开朗。长桌前,几位绣娘飞针走线,丝线在布面穿梭,发出细微“沙沙”声。讲解老师介绍,这里每周末都会迎来一位国家级或省级瑶绣非遗传承人,免费向社会大众授课,“一针一线皆公益,只为让瑶绣走出博物馆,真正活在生活里。” 支部成员围坐在绣架旁,现场体验“平针锁边”。短短几分钟,大家已深刻体会到“看似简单、实则极难”的非遗技艺,更对传承人的坚守心生敬意。 团队成员参观公益实践教学场所 许婧雯/摄 薪火接力:中南学子的非遗答卷 一次试穿、一次挑花、一次凝视,都在青年心里种下“守护”的种子。医学背景赋予同学们敬畏的天性,而瑶绣的千年生命力让他们意识到:文化同样需要“预防性保护”与“精准传承”。 “过去我们守护心脏的跳动,今天更要守护文化的脉搏。”临别前,支部成员自发建立“瑶绣守护群”,计划把当日采集的纹样、故事整理成科普推文,把非遗课堂的影像剪成短视频,让瑶绣之美走出江华,走进更多青年的日常。 新时代文明实践参观中心 许婧雯/摄 在中南学子在江华的“非遗穿越”中,古老的瑶绣在青春目光中熠熠生辉。千年技艺,薪火不息;文化传承,青年接棒。 撰文 | 许婧雯 图片 | 许婧雯 一审 | 刘晨曦 二审 | 李游 三审 | 刘清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