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张育菘 李恒杰)7月20日清晨,阳光透过东安镇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昨日的蝉鸣依旧清脆,20名大学生实践团成员与60名孩子们的身影再次相聚,开启新一天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经过昨日的相处,彼此间的陌生感早已消散,课堂上满是期待的眼神。
上午的第一堂课,朱崇戬同学带大家走进“文学鉴赏”的世界。他先给孩子们展示了《记羊山集战斗》的诗句,人民军队在战火中奋勇作战,百姓们拍手欢庆的场景让孩子们的眼神里渐渐多了些凝重与敬佩。随后,他又拿出《出益州》的诗句:“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告诉孩子们这是1914年“讨袁之役”失败后,一位革命者写下的诗,即便身处困境,依然坚守对祖国和革命的忠诚。诗词里的山河与烟火,悄悄在孩子们心中绘出了一幅祖国的画卷。接着,他引导大家从身边的事物入手——窗外的蝉鸣、手中的画笔来试着写诗。有同学写出《枫》:“轻轻巧无声,满树如似火。树下游儿戏,枝头鸟儿歌。”虽然诗句稚嫩,却满是童真。在这堂课上,诗歌成了连接童心的纽带。
▲图为实践团成员朱崇戬讲解“文学鉴赏”课程
紧接着“垃圾分类小能手”热闹开场,由陈楠同学主讲。她先拿出四个颜色各异的垃圾桶模型,耐心解释各种垃圾的分类标准。随后,陈楠同学拿出一沓写有各类垃圾名称的卡片,请孩子们找到对应的垃圾桶模型并把卡片放进去。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原本抽象的垃圾分类知识,在互动中变得生动起来,环保的理念也将伴随他们成长。
▲图为实践团成员陈楠讲解“垃圾分类”课程
上午的第三堂课,“甲骨文里的秘密”正式拉开帷幕,本课由李昱霄同学主持。她告诉孩子们,在没有纸笔的年代,古人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所谓“甲骨文”。接着,李昱霄同学展示出一张张甲骨文图片,“鱼”“车”“家”等字的甲骨文依次展示,每个字都像一幅生动的画。孩子们争相举手,从字形中寻找线索,猜测这些图形究竟对应哪些汉字。课程接近尾声时,李昱霄同学告诉孩子们:“甲骨文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像一条线,把过去和现在连在一起。”这堂甲骨文课,如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李昱霄讲解“甲骨文猜字”课程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两弹一星精神”,这节课上潘圣博同学化身为“核科普员”,从“两弹一星”的故事讲起,介绍了中国两弹一星发展的辉煌历程。当孩子们听到科研人员在艰苦环境中不懈奋斗的故事时,眼中满是敬佩。潘圣博同学还详细阐释了“两弹一星”精神,告诉孩子们,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国在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课堂上,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潘圣博讲解“两弹一星精神”课程
下午的第一堂课从“民族服饰件件美”开始,由孟晨曦和张毅璇同学主讲。她们先引出我国56个民族的知识,随后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详细讲解了服饰与各民族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的紧密联系。讲解结束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画纸上勾勒心中民族服饰的模样。当一幅幅稚嫩却充满童趣的作品展示出来时,课堂成了民族文化交融的小天地。中华各民族服饰的绚丽之美,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孟晨曦讲解“民族服饰件件美”课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张毅璇讲解“民族服饰件件美”课程
第二节课,一场充满奇思妙想的“小吸管搭世界”正式开启。许静茹同学举起手中的吸管,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许静茹同学先向大家介绍了吸管的特性——轻便、易剪裁、可弯曲,正是这些特点让它成为创意搭建的好材料。拿到吸管、剪刀后,孩子们立刻忙活起来,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作品逐渐成型……最后,所有人都拿着作品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瞬间,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手中的吸管作品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他们的想象力与合作的快乐。
▲图为实践团成员许静茹讲解“小吸管搭世界”课程
下午的第三堂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任佩祺同学担任主讲人。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展示中国高铁的速度、“天眼”望远镜的神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富强”;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公正”“友善”;还讲述了钱学森回国奉献、苏炳添坚持训练、陈祥榕守护边疆的事迹,让“爱国”“敬业”变得具体可感。最后,孩子们填写学习单,分享自己能为践行核心价值观做些什么——“帮同学讲题是友善”“爱护公物是文明”,童言稚语间,正确的价值观正在悄然萌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任佩祺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
最后一堂体育课全体同学共同上阵,首先由张峻瑜与李昱霄同学亲身演练太极拳,让学生们在一拳一式中了解和体验太极拳的魅力,从而改善身体素质,增强意志品质。飞盘区里,张育菘同学先示范了正确的投掷姿势,孩子们跃跃欲试;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踢毽子,王天一同学展示着花样踢法,孩子们学着样子抬起脚,虽然动作笨拙,却格外认真;跳绳区里绳子甩动的 “呼呼” 声此起彼伏;羽毛球区里,虽然大多数时候球刚飞出去就落地,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不轻言放弃。
▲图为实践团成员张峻瑜与李昱霄讲解“太极拳”课程
体育课在孩子们的满头大汗中接近尾声,运动的快乐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落在孩子们的心田。无论是飞盘划过的弧线,还是毽子跳跃的节奏,都成了这个夏天最生动的记忆,等待着在未来长出健康与活力的嫩芽。
一天的课程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无论是民族服饰里的文化密码,还是核心价值观中的成长指引,亦或是“两弹一星”里的精神力量,都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等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撰文:李恒杰 孟晨曦
审稿:张育菘 任佩祺
拍摄:张峻瑜 张毅璇 许静茹 陈楠 潘圣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育菘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