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山西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学院“医路乡伴,康养筑梦”社会实践队赴吕梁交城开展“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3 17: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闫旭敏   阅读 5.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闫旭敏) 2025年7月8日至12日,山西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学院(附属晋中医院)师生实践队一行深入山西省交城县中医院,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增长才干。

▲图为校团委武艺老师与社会实践队全体师生着装整齐、整装待发,即将开展社会实践的合影

一、健康义诊:从“纸上医术”到“掌心温度”

活动以健康义诊为主要内容,共选派脑病、肾病、内分泌、骨伤、妇产、肺病、肿瘤、颈腰椎、正骨推拿、中医经方等多科室义诊专家13名。老师们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诊疗,同学们则在一旁有序跟诊,认真观察老师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分析,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以及最终如何确定诊疗方案和开具处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真实的病例和老师的操作示范中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们专注地学习着,从真实的脉象、舌苔变化到问诊的技巧,都是宝贵的临床经验积累。三日义诊,共服务群众200余人,每一张处方、每一句叮嘱,都是对“大医精诚”最生动的诠释。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跟诊梁静瑛老师,学习如何分析患者病情

二、健康科普:让中医药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活动共开展健康讲座四场次,分别为赵伯翰的《破解情绪“密码”——在全身寻找各种情绪的开关》、郭鑫的《脑卒中的预防复发》、赵延龙的《知彼知己话食养-体质辨识与饮食养生》、梁静瑛的《甲状腺+糖尿病前期科普》,惠及医院职工及中医师承学员、中医爱好者及地方群众三百余人次。这场“知识盛宴”让实践队队员们明白,中医药的传承不仅需要高深的医术,更需要让健康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三、文化夜市:让中医药“活”起来、“火”起来

中医药文化夜市是本次活动的创新亮点。山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带领师生以爻茶、中医药文创产品为载体,结合正骨推拿、耳穴贴压、问诊咨询等互动形式,将夜市变成中医药文化的“沉浸式课堂”。夜幕下,爻茶摊前飘着淡淡的药香,文创产品区陈列着精美的中药周边,推拿区传来阵阵惊叹与笑声。两场夜市共吸引两百余名群众参与,许多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分享,让中医药文化在烟火气中“破圈”传播。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居民开展推拿按摩

基层优秀中医生的从医经历与济世情怀,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大医精诚”课;走进交城县非遗传习中心,五香调料面的独特配方、李氏针灸的精妙手法,惊叹于传统技艺的智慧;在吕梁英雄纪念广场驻足,重温革命历史,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与医者为民的初心;庞泉沟的采药实践更是一场生动的“本草课”——跟着老师辨认黄芪、柴胡,听他们讲述“道地药材”的珍贵。当指尖触碰到沾满泥土的草药根茎时,队员们懂得,中医的根不在高楼大厦,而在山川田野,在那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中。

▲图为任勤林院长与社会实践队队员一同专注挖掘土大黄

青衿之志,履践方始;岐黄薪火,其光正炽。这段旅程,是课堂与基层的对话,是理论与实操的交融,更是青春与使命的碰撞。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带着困惑来,带着信念走。未来,第四临床学院社会实践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以更扎实的学识、更温暖的服务、更坚定的信念,投身基层卫生健康事业,让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闫旭敏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