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中 “ 防范为先、强化宣传教育 ” 的要求,通过全方位普及反诈知识提升群众防范意识与能力 。2025 年 7 月 4 日至 18 日,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反诈筑安,童托筑梦 ” 志愿服务队一行 14 人,前往泉山区七里沟街道开展基层治理服务。服务队围绕金融反诈、平安社区建设等主题,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普及反诈知识,提供暑期关怀。
童享反诈课堂 识骗防线筑牢
随着网络普及度不断提升,儿童群体触网场景日趋多元,然而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社会认知有待完善,他们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易侵害对象,相关案件呈多发态势,对儿童身心健康与财产安全构成显著威胁。在此背景下,服务队在街道活动中心为儿童开展《小心有 “ 诈 ” ,守护童 “ 真 ” 》反诈宣讲会,结合 “ 冒充家长转账 ”“ 游戏诈骗 ” 等高发案例,用情景模拟拆解骗局套路。
会后开展的 “ 反诈小卫士 ” 问答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兴趣。面对 “ 陌生链接能点吗 ”“ 中奖短信要告诉爸妈吗 ” 等问题,孩子们踊跃抢答,在欢笑中牢牢记住了反诈要点。服务队通过系统传递反诈知识,帮助儿童精准识别游戏虚假交易、冒充熟人等常见诈骗手段,筑牢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为儿童健康成长构筑坚实安全屏障,从源头上降低受骗风险。
▲图为志愿服务队进行反诈宣讲会
趣玩反诈乐园 安全认知深植
在通过宣讲会为孩子们筑牢反诈认知基础后,为更贴合儿童认知特点、深化他们对反诈知识的理解,让安全意识在轻松氛围中真正入脑入心,服务队安排了一系列趣味反诈活动。
服务队精心准备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反诈动画片,通过拟人化的卡通形象和跌宕起伏的剧情设计,将 “ 网络游戏诈骗 ”“ 冒充熟人诈骗 ”“ 虚假中奖陷阱 ” 等常见骗局转化为趣味故事。当看到动画中的 “ 蛋仔 ” 因轻信 “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 而险些泄露家长信息时,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小脸上满是紧张,在志愿者引导下,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 “ 不点击陌生链接 ”“ 不透露验证码 ” 等防骗要点。
▲图为社区儿童观看反诈教育动画片
反诈主题绘画活动中,“我心目中的警察” 化作孩子们笔下的反诈卫士,稚嫩笔触间,正义的种子悄然扎根。同样旨在巩固反诈知识的 “反诈小卫士” 知识竞赛也热闹开场,从 “遇到自称警察要求转账该怎么办” 到 “如何识别虚假购物网站”,题目涵盖网络交友、游戏充值、冒充客服等高频场景,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图为进行反诈问答环节
社区反诈织网 居民防骗力强
为响应国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部署,提升社区居民的防骗意识与反诈能力,在为孩子们上好反诈 “启蒙课” 后,服务队将反诈宣传的触角延伸至全社区每个角落。
七里沟社区居民结构多元,不同群体面临的诈骗风险差异显著。实践团与社区街道办事处对接协商后,决定通过反诈调查问卷和张贴反诈宣传海报的形式在社区开展活动。实践团一方面向居民发放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常见诈骗类型、防范措施等,共回收有效问卷 200 余份,为后续精准宣传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在社区公告栏等显眼位置张贴反诈宣传海报,用通俗易懂的漫画和警示语,揭露刷单返利、冒充客服等高发诈骗手段的套路。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区内张贴反诈宣传海报
十四天的实践让服务队深切体会到,反诈宣传要扎根基层,志愿服务需久久为功。未来,服务队将持续深耕七里沟街道,让分层反诈宣传常态推进。服务队坚信,志愿服务不是一时的行动,而是长期的承诺 —— 将以更精准的形式对接社区需求,用更持久的行动筑牢安全防线,更盼凝聚更多力量加入,让反诈意识融入日常,让关爱服务持续传递,让平安与温暖成为这片社区最长久的底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雨桐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