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星火·智向未来”实践团 深耕连平县产业调研,以青春之力助推“百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25-07-21 22: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贺敬梓 吕燕纯 赖俊敏   阅读 6.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贺敬梓 吕燕纯 赖俊敏)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星火·智向未来”实践团响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号召,于2025年7月17日深入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司前村、新下村、西湖村以及三角镇石源村等地开展全方位特色产业资源调研,为当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收集一手资料,为县域经济提质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破解“产销困局”,激活农旅融合长效动能

实践团走进新下村,与鹰嘴桃种植户深入交流产销细节与发展困惑。种植户热情地介绍了鹰嘴桃的种植规模、采摘时间、往年的销售情况以及目前面临的难题,例如桃子的保鲜期短、受外来品种冲击大、品牌影响力不够等。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相关信息,拍摄鹰嘴桃宣传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建议,比如学习先进的保鲜技术、设计独特的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打造品牌等,共同推动鹰嘴桃产业发展。

图 1实践团与鹰嘴桃种植户深入交流 通讯员吕燕纯摄

突破“经营瓶颈”,打造业态创新沉浸场景

在农庄与民宿走访中,实践团通过客流数据统计和经营者访谈,发现“客源不稳定、淡旺季落差大”是普遍困境,例如农庄客流量主要靠熟客引流、民宿周末满房,但工作日入住率不高。针对此,实践团提出将忠信镇非遗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周”,按照节气日程设置对应的互动体验项目;推出“非遗手工作坊”,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忠信花灯制作技艺融入住宿体验,让游客深度感受乡土文化,推动业态从“基础接待”升级为“文化沉浸”。

图 2实践团到当地民宿走访 通讯员庄坤杰摄

打破“传承壁垒”,拓宽传统产业增值路径

实践团深入榨油厂、酿酒厂、豆腐坊等地,观察技艺流程并了解成本收益,发现“优质但难出圈”是老手艺面临的共同困境。实践团走访当地村民家中时还发现,村民自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却因缺乏销售渠道,难以打开市场。团队建议联合高校研发“古法+现代”的工艺标准;打造品牌矩阵,挖掘产品背后的客家文化故事;联合电商平台开展“传统工艺非遗好物+农产品”专场直播,对接城市商场超市建立直供渠道,让古法产品从“村民自销”走向“品牌化外销”。

图 3与工作人员一同参观酿酒工艺 通讯员庄坤杰摄

此次调研全面覆盖连平县忠信镇乡村特色产业、文旅融合、传统技艺等领域,精准捕捉发展痛点。实践团表示,已系统梳理调研数据,分析产业发展瓶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产业链延伸”“业态创新”“技艺活化”三类核心建议,助力盘活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校地协同,推动连平将生态与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实际行动为“百千万工程”赋能,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燕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