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黄舒蕾)2025年7月15日,广州新华学院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探访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走进陆丰皮影的光影世界,解读非遗千年匠心与红色故事的融合密码。
(图为剧团皮影师傅在表演剧目)
非遗承文脉 薪火传千年
中国皮影分北路、南路两大脉系,陆丰皮影戏是南路影戏现存唯一传承,亦是中国三大皮影系统中“潮州影”的仅存瑰宝。陆丰皮影戏既有古代闽南语系的传承,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形象,优雅可观。陆丰皮影戏是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图为剧目照片)
探皮影秘境 谋传承新策
“双手对舞千古事,一帘灯影藏春秋。”踏入皮影大厦,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有幸对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出总监陈培扬进行专访。访谈中,突击队提出以皮影戏为载体演绎红色故事,计划借助光影流转间的艺术张力传递红色精神,在青年一代心中厚植家国情怀。突击队还计划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蔡锦镇学习皮影制作与演绎技术,同时进一步深化与香洲街道的合作,后续在三下乡期间将皮影技艺传授给少年儿童,推动传统文化代际传承。对此构想,陈培扬予以高度肯定,并建议通过刻画儿童喜爱的动画人物增强吸引力,促进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的融合。
(图为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的队员在采访陈培扬)
陈培扬所就职的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在皮影艺术的传承与革新中已走出一条扎实而灵动的路径。传承保护中心的剧团既敬畏传统,紧跟老一辈手艺人潜心研习,将代代相传的技艺精髓深植于心;又不囿于一方天地,主动吸纳其他地区皮影技术的优长,为自身发展注入多元养分。
谈及剧团的成长,陈培扬娓娓道来:“剧团最初以动物戏见长,灵动鲜活的演绎颇受认可,但在武打戏、动作戏方面存在短板。为补齐这块“拼图”,剧团成员专程走访其他派别的皮影剧团,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剧团还深挖上一辈留下的老剧本,字斟句酌地研读,在反复演练中打磨细节、修正不足——既确保前辈的智慧结晶得以完整传承,又敏锐捕捉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将时代特色巧妙融入其中。”这种“守正”与“创新”的平衡,让传统皮影在保留文化根脉的同时,逐渐生长出贴合当下的生命力,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生动注脚。
(图为陈培扬在接受采访)
非遗传承的本质,正是历史脉络的延续。陈培扬同时指出:“非遗传承当前面临一道关卡。”年轻人成长于快节奏的数字化浪潮中,非遗所承载的“慢工出细活”的匠心、需要沉下心来品味的文化肌理,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愿意投身其中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由此,不少非遗项目陷入“老人坚守、年轻人观望”的循环,这种循环远比技艺本身的复杂更令人忧心。因此,陈培扬希望有更多年轻力量加入皮影戏学习队伍,让这门古老艺术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机。
(图为剧团人员在制作皮影)
坚守启新思 融合向未来
此次参观让突击队对陆丰皮影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非遗文化承载先辈智慧,红色文化凝聚精神力量,二者的融合创造与创新发展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突击队将把前期参观红色旧址和故居学习成果与此次习得的皮影技艺相结合,在香洲街道开设皮影戏体验营,通过沉浸式教学与体验活动,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播撒传承与热爱的种子,实现“思政教育+非遗传承”的双重目标。
(图为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的队员在向剧团人员学习皮影)
通过对陈培扬的采访,未来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会将本次“三下乡”活动中的所学、所思、所感带回校园与社会,宣传推广陆丰皮影戏与红色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持续探索“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育人新范式,通过多元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图为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和剧团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舒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