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捏粘土,童心护犀牛

发布时间:2025-07-22 20: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颜油明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9日讯(通讯员 何祖云、唐江南、颜油明)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一队的实践活动持续升温。志愿者们在居委会开展创意粘土手工课,带领村里孩子以粘土捏塑犀牛,在指尖艺术中解锁童真,传递守护自然的温度,为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注入别样活力。

活动筹备期,志愿者们便开启“接力赛”。为保障安全,精挑细选无毒、延展性佳的粘土,对比多家供应商,确认材质符合儿童使用标准。考虑到乡村孩子对犀牛认知有限,提前收集犀牛科普资料,梳理从整体轮廓到犀角、纹理的制作要点,拆解成“揉泥成团—塑型打底—雕琢细节” 三步教学法。布置场地时,将工具分类摆放,用彩色贴纸装饰桌面,让活动室变身创意“魔法工坊”,静候孩子们到来。

通过宣传海报活动开始,孩子们涌入活动室,眼神里满是好奇。志愿者以一段“犀牛的奇妙旅程”科普动画开场,当屏幕出现犀牛在草原漫步、与同伴互动画面时,孩子们瞬间被吸引,纷纷追问“这是什么呀”“它们住在哪?” 。借着热度,志愿者拿出提前捏好的粘土犀牛模型,从椭圆身体讲到弯弯犀角,逗得孩子直笑,“犀角像弯弯的月亮船,身体是圆滚滚的小山坡哟!”。

图为儿童捏黏土 何祖云 摄

创作环节,活动室成了欢乐“战场”。志愿者分组指导,手把手教孩子揉泥。“像给粘土挠痒痒,轻轻搓一搓,让它变光滑!” 孩子们学得认真,小手使劲揉搓,可粘土总“不听话”,有的变成“大扁饼”,有的裂成“小花纹” 。志愿者不急不躁,握着孩子的手重新塑形,还鼓励大家“自由发挥”。于是,奇妙创意接连诞生:有的孩子给犀牛装上彩虹色身体,说要带它去“糖果草原”;有的给犀角镶上小彩珠,称是“星星落在上面”;还有孩子捏出“犀牛家族”,大犀牛护着小犀牛,满满温情。

过程中,欢笑声、讨论声交织。 孩子们举着半成品分享,志愿者及时肯定,“你的犀牛跑得好有力量”“有着大角的犀牛太酷啦” ,让自信在童趣里扎根。遇到“创意瓶颈”,志愿者们巧妙引导孩子们做出心仪的粘土模型,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活动室里也因此充满孩子们的笑音。

不一会儿,粘土犀牛“军团”惊艳亮相。有的还原犀牛憨态,灰扑扑身体、敦实四肢,有的走“梦幻风”,粉紫渐变身体配亮片犀角,是童话里的“魔法犀牛”,还有孩子自由发挥,制作出了小火山。

图为志愿者引导孩子制作犀牛 陈安艺摄

分享环节,孩子们争先讲述作品故事。“我做的犀牛叫‘阿壮’,它要保护草原上的小动物!我做的犀牛……”, 质朴话语里,藏着对自然的朴素理解。志愿者顺势科普犀牛生存现状,因为盗猎,很多犀牛失去家园,我们要像保护粘土犀牛一样,守护真的犀牛呀 。让保护野生动物的种子,悄然埋进孩子心间。

活动尾声,志愿者和孩子们围坐交流。志愿者们原以为是教孩子做手工,没想到被他们的创意狠狠“上了一课”。一块粘土,能变出“会飞的犀牛”“彩虹犀牛”。“孩子的想象力,是最珍贵的宝藏。”

孩子们也用行动回应表达对志愿者的认可。课后追着志愿者们问“明天还做手工吗?”明天还做手工吗,有的偷偷把粘土犀牛放进志愿者口袋,用童真方式表达不舍。这场粘土之约,对于孩子是创意启蒙、自然教育。,于志愿者是初心映照、成长赋能,让“三下乡”的意义,在指尖流转、心间扎根。

当夕阳为乡村镀上金边,活动室里的粘土犀牛,仍闪耀着童趣与温暖。这一场手工课,不仅是艺术实践,更是爱心传递、自然守护的缩影。“三下乡”志愿者们将继续以微光引航,用更多创意活动,陪乡村孩子编织梦想,也在双向奔赴里,读懂童真与责任,让青春在乡土间,绽放更亮的光。

                                      通讯员 何祖云 唐江南 颜油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油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