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盛夏,“蒲公英”下教育与情谊的炽热绽放

发布时间:2025-07-22 21: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彭贤丰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麻江盛夏,“蒲公英”下教育与情谊的炽热绽放

当教育的箴言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仿佛看见历史的星河中,那些用青春丈量理想的身影:当五四的呐喊震碎北平的阴霾,青年学生以血肉之躯撞开旧中国的枷锁;当敦煌的黄沙掩埋千年壁画,北大青年樊锦诗扎根大漠五十载,用数字技术让飞天重焕光彩;而今,这簇理想的火种跨越时空,在大山深处燃起新的光芒——无数青年大学生背起行囊走向乡村,用知识为孩子们推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当十六颗赤子之心因“蒲公英支教队”而凝聚,一场关于成长与蜕变的旅程,便在这样的初心与奔赴里悄然开篇。

“你再次选择加入‘蒲公英支教队’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去年的志愿者,我有幸再赴这场约定。最初的念头里,或许藏着对实践经历的期待,对180+志愿时长的盘算,对综测加分的考量——带着这样不纯粹的心思,我却一头撞进了最纯粹的热忱里。是家长将孩子轻轻交到我们手中时,眼神里毫不设防的信任;是孩子们每天清晨揣着笑意准时站在教室门口,衣角还沾着晨露的模样;是他们仰着小脸喊“杨老师好”时,睫毛上跳动的阳光;更是离别那天,他们扯着衣角唱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跑调的童声里裹着最认真的不舍。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对我们而言,支教或许只是大学生活里一段插曲;但对家长与孩子,这是交付全部信任的郑重。去年的遗憾像粒种子落进心里,促使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不为别的,只想好好握住与队员相伴的时光,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我们而改变,已是莫大的幸运。

“硅谷的成功从不是靠阳光沙滩,而是失败后重新站起的文化”,这话在“蒲公英”的筹备里有了具象的注脚。从支教选址到队员招募,宣传组、后勤组、财务组、教务组各司其职,到所有人终于凑齐,坐上开往麻江县贤昌中心学校的大巴——悬了许久的心才轻轻落地。“2025蒲公英·麻江支教队”经历了许多磨难,在无数次的选址被拒中,在面临队员退出的情况下,正当大家以为支教队将要解散时,十六颗攥紧的拳头始终没松开,队长的坚持与队员的执着让转机悄然降临,蒲公英”在7月15日的如期出发。从宣传组到后勤组,从财务组到教务组,每个岗位都闪耀着青春的光芒;从支教选址到开学第一课,每一步都踏响着责任的足音。

五日的支教时光,是星辰与星辰的相互照亮。清晨的教室门口,那声怯生生却饱含期待的“老师好”,让异乡的寒风化作春日的暖流;演讲课上,七位学生齐声呐喊“我们都是最棒的”,童声穿透云霄,震颤了整个校园;小班的孩子踮起脚尖,将亲手折的花送到老师手中,奶声奶气的“老师,这个花送给您”融化了所有疲惫;那个总躲在角落的腼腆男孩,突然将软软的棉花糖塞进老师掌心,静水流深的情谊悄然绽放。白昼里,有人伏案疾书凝练教案,有人悬挂彩带装点校园,粉笔灰与彩纸屑飘落时,默契的回眸里盛满笑意;暮色中,炊烟裹着面粉香从厨房飘出,薄如蝉翼的馄饨皮裹住鲜美,更裹住了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月光下,我们围坐足球场玩起童年游戏,繁星满天时哼起的校歌,惊醒了沉睡的萤火虫;当晨光熹微,我们又肩并肩走进青石巷陌,脚步声惊起檐角白鸽,而村民们质朴的笑容,永远比朝阳更早温暖我们的心房。

这段旅程,是青春与童真的双向奔赴,我们用知识为孩子们推开世界的窗,他们用纯真为我们点亮心灵的灯。那些共同挥洒的汗水与星光,早已化作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粼光;来自不同专业的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个体到整体,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此刻,虽未至离别时刻,但心中已种下重逢的期许:愿这份纯粹的情谊如蒲公英的种子,随风播撒到更远的山野;愿我们永远记得,在这个盛夏的麻江,十六颗赤子之心曾如何炽热地跳动在一起——根系在土地里交织,枝叶向同一片天空舒展,共同书写着关于成长、责任与爱的诗篇。

撰稿人:贵州大学”银鸽“志愿者服务团2025蒲公英·麻江支教队副队长杨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贤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