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用行动擦亮乡村底色

发布时间:2025-07-22 14: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唯一、颜油明   阅读 5.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周唯一、颜油明)2025年7月11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一队的10名成员们抵达毕节市七星关区青场镇火冲村。他们此行的核心使命,是围绕“两清两治理”,清垃圾、清污水;治理不良风气、治理村容村貌,用最朴实的劳动,为火冲村扫去尘垢、畅通道路,以青春力量擦亮乡村底色。

抵达火冲村后,队员们深入走访,细致观察。他们发现,火冲村内多条主干道及巷道旁堆积的废弃建筑石块、滚落的山石以及肆意蔓延的杂草灌木,是影响村容整洁和村民出行的最直观“顽疾”。这些障碍物不仅让道路显得杂乱逼仄,雨天易积水湿滑,更给村民日常行走、特别是老人孩童的出行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这份来自一线的“问题清单”,清晰指向了行动的第一目标:彻底清理道路上的石头杂草,畅通乡村“血脉”。

目标明确,行动雷厉风行。志愿队将“清垃圾”与“清障碍”紧密结合,集中力量向道路顽石杂草发起攻坚战。队员们用铁锹、斗车、镰刀、火钳,化身乡村环境的“清道夫”。

面对大小不一、深陷泥土的石头,队员们或用撬棍合力撬动,或用双手奋力搬运。沉重的石块考验着体力与耐力,汗水浸透了衣衫,尘土沾满了脸庞,但没有人退缩。一块块碍事的顽石被移走,堆放到指定地点。

图为志愿者们清理石头

鏖战“杂草丛”: 道路两旁及空地疯长的杂草灌木根系发达,清理难度大。队员们挥舞镰刀割除,弯下腰连根拔起,再用扫帚仔细清扫残枝落叶。锋利的草叶划伤了手臂,蚊虫叮咬不断,但看着被“剃净”后重现开阔、整洁的路肩和空地,疲惫化作了欣慰的笑容。

图为志愿者们清理杂草堆

这场实实在在的“清障行动”,畅通了道路,消除了隐患,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便利与安全。

清理只是起点,如何让整治后的空间更美、更实用,激发村民的维护意识,是志愿队的用心所在。

这些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微改造”,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凝聚村民共识、激发大家珍惜和主动维护家园的无声课堂。

环境整治,“面子”要靓,“里子”更要实。服务队同步推进“治理不良风气”与“治理村容村貌”。

队员们化身“文明使者”,在院坝里、大树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自编自演的小情景剧,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卫生健康习惯,耐心劝导摒弃乱丢乱倒、乱堆乱放的陋习。

针对走访中了解到的个别不良风气苗头,队员们也巧妙融入宣传,倡导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整洁环境。

整天的辛勤付出,在火冲村刻下了清晰的青春印记。曾经绊脚的乱石消失了,丛生的杂草被清除了,村街巷道变得前所未有的整洁通畅,路面宽阔了,视野敞亮了。房前屋后的杂物堆放变得井然有序,简易排水沟的铺设改善了局部污水横流的问题。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更洋溢着村民们的笑脸和赞许。

图为志愿者们清理街道

志愿队的旗帜在火冲村上空最后一次迎风飘扬。队员们留下的,不仅是畅通整洁的道路和几处小小的风景,更是一份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的理念。当最后一抹夕阳映照着青年们的背影,火冲村的街巷,正以崭新的容颜,迎接着更美好的明天。这份由青春汗水浇灌的改变,已然在青山绿水间生根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油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