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陈星锦、陈柳颖) 7月13日至17日,广东二师“炘帜微光,阳东同行”教育实践团深入阳东区东城镇小学,开展为期五天的"微帮扶"教育实践活动。团队秉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宗旨,以"小团队、小项目、小周期"模式,将专业优势转化为乡村教育动能,用青春行动书写教育帮扶温暖篇章。
初心启航:搭建城乡教育桥梁
7月13日,突击队正式启动帮扶行动。依托教育技术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色,团队聚焦农村教育资源短板,计划通过公益课程、媒介素养启蒙、数字化教学辅助及心理慰问等多元服务,实现"点对点"精准支持。此次活动既为乡村孩子拓宽成长路径,也为高校学子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平台,推动城乡文化互鉴与教育公平。
▲图为实践团出发前大合照
殷殷嘱托:多方聚力点亮教育微光
7月14日上午9:00,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义教活动开班仪式在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东城学校隆重举行,与会嘉宾有: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党委副书记谢进锋;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东城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家安、校长梁国生、副校长利小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蕴秀、团委书记刘颖。
活动中谢进锋副书记强调义教为孩子开窗、为大学生铺路,要做知识传播者和梦想引路人。李蕴秀副书记致敬志愿者,呼吁俯身办实事,践行“行则将至”。张家安书记指出“三下乡”为孩子播撒知识星火,为志愿者锻造青春成人礼,为社会传递温暖。团队成员通过姓名接力、兴趣分享等互动游戏快速拉近师生距离,课堂上欢声笑语。
▲图为开营仪式现场照片
▲图为开营仪式现场照片
课程体系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小故事大智慧"课程以情景演绎传递美德;趣味数学游戏与玩转奥数课程将知识转化为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收获知识,点燃逻辑思维火花;健康知识大闯关通过生动讲解、演示与游戏结合,强化学生卫生意识,践行"精准化、差异化"教育理念。
▲图为公益课课表
智启童心:科技艺体共筑成长
科技与媒介素养启蒙成为亮点。影视鉴赏课程带领孩子解析经典动画片段,在光影中提升媒介素养和提高审美能力;人工智能启蒙通过语音助手互动播撒科技种子,为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浪潮奠定基础。
▲图为影视鉴赏课程教学
▲图为初识人工智能课程教学
课间,赠送能量包环节化作暖心插曲。书包、体育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承载着团队的关怀与期许。接过装满知识与关爱的能量包,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让公益温度具象化。这不仅是物资传递,更是社会对乡村学子成长的关注,以微小行动筑牢他们逐梦的底气。
▲图为老师与实践团赠送孩子们能量包合照
艺术与体育课程同样精彩。欢乐扭扭棒手工课上,彩色扭扭棒在孩子们手中变成花朵、孙悟空的头箍等,创意迸发;体操课程中,孩子们在整齐的节拍中伸展、跳跃,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
▲图为孩子们做的扭扭棒手工
▲图为体操课教学
全维滋养:特色课程培育综合素养
心理课程教会孩子用"情绪树洞"管理心情,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认知,守护心灵净土;民乐鉴赏以《哪吒》主题曲为引,串联9000年骨笛历史与民俗文化,让孩子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当中;物化实验让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音标学习与体操课程则夯实基础素养,培养团队协作。
▲图为趣味物化实验课程中老师演示实验做法
圆满落幕:课程拓界点亮希望之光
国家资助政策宣讲,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点亮求学希望,传递教育公平温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借专业优势启蒙媒介素养,让学生触摸数字时代脉搏;阳江的历史与文化与趣味地理课堂,以生动案例解锁地理奥秘,拓宽知识视野。
▲图为阳江的历史与文化课程教学
▲图为旅游地理课程教学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踊跃分享收获,从"知道资助政策能帮我读书"到“发现地理原来这么有趣”,质朴话语满是成长的喜悦。师生交流中,实践队员倾听学生心声,为其答疑解惑,赠礼与合影则定格温暖瞬间,让知识传递与情感交融双向奔赴。
▲图为结营仪式实践团与孩子们的合照
双向成长:青春担当绘就未来
此次活动,是高校助力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实现多维赋能:乡村孩子在10余门特色课程中弥补资源短板,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锤炼专业能力,在真实教学场景中检验所学,厚植教育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团队以"微帮扶"撬动"实效益",既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更彰显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的担当。
▲图为家长对实践团的教学反馈
此次活动,是高校学子扎根基层的生动实践。从知识传递到心灵关怀,从科技启蒙到艺术滋养,每一环都紧扣“微帮扶、实支持”理念,既为东城镇小学学生拓宽成长路径,也让参与学子在社会课堂中锤炼专业、厚植担当。
▲图为孩子们合照
▲图为孩子们合照
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小而精”的公益教育模式,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添砖加瓦,让青春力量持续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活力,让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洒满阳光,让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熠熠生辉!
撰文 | 陈星锦 陈柳颖
图片 | 陈柳颖 樊子琳
审核 | 林杰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柳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