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商学院“星航”突击队:以文化“软实力”铸就产业“硬支撑”,让乡村振兴走出特色路

发布时间:2025-07-19 16: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魏文慧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5年7月5日至7月15日,广州商学院 “星航” 突击队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开展 2025 年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

突击队以文化赋能为核心,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与擂茶产业资源,将红色精神注入擂茶产业,以 IP 与包装为媒介,为擂茶注入独特文化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 “红色文化+擂茶”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星航”突击队深谙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让军民鱼水情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中焕发时代生机。创新性提出三维攻坚计划,构建 “文化赋能— 产品增值—村民增收” 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一、IP化产品开发:打造红色文化使者

以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特色“红军茶”为原型,团队精心设计“红韵茶童”文化IP。这一头顶红军帽、手持擂棍的红韵茶童形象,巧妙将革命精神与非遗擂茶技艺创新融合,通过“三草一钵”(茶叶、薄荷、野香菜)的实物元素,生动再现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与村民“同饮擂茶”的红色记忆,让百年擂茶技艺与军民鱼水情焕发时代生机。

图为IP形象概念图

二、数字化宣传矩阵:赋能产业融合

“星航”突击队通过拍摄“味觉传承与烟火人间”纪录片、建立短视频矩阵,以“红色文化+擂茶”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持续输出特色内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还开设了“擂茶DIY+红色故事会”体验课堂,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将擂茶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深度捆绑,此次直播是“星航”突击队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擂茶”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该模式首次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红色资源变现”的链式突破。目前,“星航”突击队正深化与村民的共创合作,通过文化与经济的互促共进,不断完善“文化赋能—产品增值—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中洞村发展的“红色引擎”。

图为短视频矩阵作品图为中洞村百庆楼

三、民生添效益:红蕴茶香的致富密码

“星航”突击队将红色文化与擂茶产业的融合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民生收益,让“红蕴茶香”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密码。在产品增值层面,“红韵茶童”IP通过“三草一钵”等元素串联革命记忆与非遗技艺,为擂茶注入独特文化标识,让非遗擂茶升级为兼具历史温度与市场吸引力的特色产品;以“百庆楼”为核心设计的“中洞红军茶”包装,既承载红色底蕴,又深度链接非遗擂茶技艺,让产品在货架上更具辨识度。在宣传层面,则实现流量向收益的初步转化。“星航”突击队通过拍摄“味觉传承与烟火人间”纪录片、建立短视频矩阵持续扩大影响力,而“擂茶DIY+红色故事会”直播更是实现非遗擂茶技艺与红色文化内涵有机融合,让非遗擂茶“活”起来、红色故事“火”起来。目前,直播已为擂茶及当地农产积累了一定关注度,为村民增收铺垫了扎实的消费基础。

图为“红军茶”包装

图为擂茶原材料

“星航”突击队的三维攻坚计划,旨在以创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既推动村民增收,又促进红色文化与非遗播茶技艺的活态传承及时代焕新,将红色文化转化为中洞村发展的“红色引擎”,助力乡村振兴。该模式通过深度融合非遗插茶技艺与中洞红色文化内涵,为乡村利用自身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升级提供范例,让红色基因与非遗擂茶技艺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彰显价值。

从文化IP创新到产业模式突破,再到民生效益落地,“星航”突击队以红色文化为纽带,让中洞村的红色记忆与非遗擂茶技艺碰撞出新生机——将革命故事融入擂茶研学,让非遗擂茶技艺成为有温度的文化符号;又以直播为桥,带动村民的药桔、蜂蜜等农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今,茶香里飘着红色底蕴,直播的火热程度映着增收希望,这条“红韵茶香”的特色发展之路,不仅是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写下了青年扎根乡土、服务民生的青春答卷。

图为“星航”突击队成员与戴木贵大叔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文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