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扇为舟载文脉,童心巧手承古韵

发布时间:2025-07-18 21: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段舒云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沈王惠)7月17日,蒲公英支教团队的志愿者们再次走进坞墙镇校张庄小学,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扇的制作技艺带入课堂。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领下,沉浸式体验调漆、上扇、描金等工序,于指尖与漆料的轻触间,感知这项穿越千年的工艺所沉淀的温润与厚重。

溯古知源:扇底流转的千年记忆

本次活动延续“守护文化根脉,延续美学价值”的核心理念,聚焦漆扇制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艺环节。志愿者们先是结合实物讲解漆扇的历史渊源,从宋代文人雅士的随身之物,到明清时期融入民俗生活的实用器具,清晰展现其发展脉络;随后示范“三涂五染”的简化流程,强调每一层漆料需均匀涂抹、充分阴干的要点,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


(图为志愿者讲解漆扇历史脉络。毛蓉珂 供图)

妙手调漆:传统与童真的色彩对话

为让古老工艺与童心审美自然衔接,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 “双轨配色体系”:既有 “黛蓝缀月白”“石绿映赭石” 等贴合传统审美的雅致组合,对应着 “江南烟雨”“山林暮色” 的意境;也有 “橘子橙撞鹅黄”“桃花粉配薄荷绿” 等充满童趣的搭配,鼓励孩子们用色彩表达内心世界。孩子们专注地将漆料滴落在素白扇面,指尖轻旋间,或复刻传统纹样的对称之美,或随性晕染出天马行空的创意,素净的扇骨渐渐被赋予独特的温度与灵韵。原本素净的扇骨渐渐被赋予独特的色彩与温度,成品中已能窥见传统与童真交融的灵动。


(图为孩子们尝试调配漆扇色彩。段舒云 供图)

薪火初燃:扇面映出的传承微光

当志愿者与孩子们一同擎起完成的漆扇,阳光透过半干的漆层,在墙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 这光影里,既有对 “螺钿镶嵌”“戗金” 等传统技艺的简化传承,也有孩童视角下的创新表达。蒲公英支教团队以这样的实践,让漆扇从博物馆的展柜走入乡村课堂,使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掌心的温度中悄然萌芽,为千年漆艺的代代相传,注入最本真的生命力。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展漆扇成品。(供图:毛蓉珂)

此次蒲公英支教团队的漆扇非遗课堂,以 “溯流寻脉、妙手调色、扇承古今” 为脉络,既让孩子们触摸到漆扇工艺穿越千年的历史温度,也见证了传统美学与童真创意的生动碰撞。从历史脉络的梳理到配色创作的实践,从古法工序的传承到童心巧思的融入,每一个环节都在为非遗传承注入鲜活力量。当孩子们擎起亲手制作的漆扇,扇面流转的不仅是漆料的光泽,更是文化根脉延续的微光。这种以实践为桥、以童心为壤的传承方式,让古老漆艺在乡村校园落地生根,为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播撒下充满希望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舒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