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三下乡:探秘甲骨文,触摸千年文明印记

发布时间:2025-07-18 21: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孜妍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赵冰、黄荟霖)7月17日上午,湖北大学“小书童”支教团在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暑期“爱心托管班”展开了一堂以“解密千年文字,传承文化根脉”为主题的甲骨文探秘课程。志愿者通过有趣生动的讲解和互动体验,带领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甲骨文的独特魅力,在文字中探索千年的文明进程。

课堂上,志愿者先是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讲起,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同学们介绍了这座沉睡千年的文化宝库。当看到图片上展现的殷墟遗址中精美的青铜器和布满神秘符号甲骨时,学生眼中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

▲图为志愿者讲解甲骨文故乡安阳殷墟(黄荟霖 摄)

“大家看这个‘山’字,是不是像三座连在一起的山峰?这就是象形字。”志愿者通过选取日、月、左、车、舟等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甲骨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等造字规律。在讲解过程中,志愿者一边举例,一边引导同学们思考,原本抽象的造字原理逐渐清晰易懂。

课堂上,志愿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带领同学们走进甲骨文的“字世界”,认识了一批甲骨文。从代表自然的“风”、“石”到十二生肖“马”、“鸡”等,同学们通过积极探求甲骨文的含义,感受到从甲骨文到现代简体的变化,一脉相承的不仅是字形,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图为志愿者讲解甲骨文十二生肖(陈奕 摄)

课程尾声,同学们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利用五颜六色的粘土,捏出了不同的甲骨文。有弯弯的“月”,带角的“鹿”,还有精心雕琢的“花”,同学们相互交流,不时向老师请教细节,原本静止的文字在指尖上变成了立体鲜活的作品。最后,支教团向同学们进一步揭示了甲骨文的文化价值,阐明其作为破解中华文化基因“活密码”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图为同学们用粘土制作甲骨文字形(陈奕 摄)

图为同学们制作甲骨文粘土成果合照(陈奕 摄)

据悉,本次课程是“传统文化进课堂”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们从小接触和了解甲骨文,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支教团后续还将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孜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