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大学子巧施“堆肥魔法”:幼儿园萌娃乐学环保新知识

发布时间:2025-07-18 21: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静茹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涂雅莉 刘艺佳) 2025年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清淤护河·化淤为肥”实践队走进宏德幼儿园,开展了一场以“淤泥变肥料”为主题的环保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具象化的教学与互动体验,让幼儿直观了解河道淤泥的特性、生态影响及资源化利用原理,推动生态保护理念的早期普及。活动全程融合观察、讲解等环节,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前期筹备:科学内容的童趣转化

为确保活动适配幼儿认知水平,实践队提前进行了针对性筹备。队员们结合PPT课件,将专业的淤泥成分、堆肥原理等内容转化为幼儿易懂的语言,例如将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描述为“微生物小伙伴开派对”,将氮、磷、钾等元素称为“植物营养糖”。同时,准备了丰富的实物教具,包括河道淤泥样本及河道水质样本,确保教学内容既有科学性又具可操作性。此外,队员们还设计了“淤泥的烦恼与梦想”情景故事,通过对比淤泥堵塞河道的危害与变身肥料的价值,帮助幼儿建立对生态循环的初步认知。

主体活动:分阶段推进的互动教学

活动正式开始后,实践队按“认知—理解—实践”的逻辑逐步推进教学。在“认识水质与淤泥”环节,队员们首先向幼儿展示不同状态的河道水质样本,包括清澈、微浊、浑浊三类,引导孩子们观察颜色差异,讲解水质与河道生态的关系。随后,自然过渡到淤泥话题,展示密封容器中的淤泥样本,引导孩子们通过视觉观察其颜色、形态,通过触觉感受其湿润度、黏性,并结合水质样本说明淤泥的形成与水质变化的关联,简明讲解淤泥的自然来源,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图为实践队员展示水质样品

进入“理解淤泥价值”环节,队员们通过两组图片展开对比教学:一组展示淤塞的河道,说明过量淤泥会影响水流畅通和水生生物生存;另一组展示使用有机肥种植的蔬菜、花卉,标注其中氮、磷、钾等元素的作用,让幼儿直观理解“变废为宝”的意义。期间,队员们设置简单提问,如“淤泥太多会给小鱼带来什么麻烦?”“淤泥变成肥料能帮植物做什么?”,通过互动强化幼儿对核心知识点的记忆。

实践操作是活动的核心环节。队员们现场演示了淤泥转化为肥料的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步,用镊子将淤泥中的塑料碎片、小树枝等杂物清理干净,强调去除污染物的重要性;第二步,将处理后的淤泥与干草、切碎的菜叶按比例混合,装入透明盒中,覆盖薄膜模拟“堆肥魔法阵”,并简单解释“薄膜能帮助微生物更快工作”;第三步,展示提前制备的不同腐熟阶段的肥料样本,让幼儿观察颜色从黑到棕、气味从腥到淡的变化过程。

▲图为实践队员展示发酵好的淤泥

活动收尾:知识巩固与理念渗透

活动最后阶段,实践队通过“知识小问答”巩固教学效果,提问内容聚焦淤转化肥料的步骤、肥料对植物的作用等核心知识点,多数幼儿能够准确回答。随后,队员带领孩子们朗诵“保护黄河拍手谣”,将护河理念融入朗朗上口的童谣中,强化“减少污染、资源利用”的环保意识。活动结束时,队员们向每个孩子发放了简易的“堆肥观察卡”,鼓励他们在家中观察植物生长,记录肥料的作用,实现教育效果的延伸。

▲图为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保护黄河”律动舞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具象化的教学和互动操作,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淤泥的资源化利用知识,为生态保护理念的早期培养奠定了基础。实践队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科普形式,推动环保教育向更多年龄段延伸。(撰稿 涂雅莉 刘艺佳 图片:崔琳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静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