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刘慧琦、朱诗颖)7月16日,湖南汝城迎来黄金奈李丰收季。针对当地特色水果保质期短、产业链单一等发展瓶颈,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赤魂"团队启动古法酿造项目。通过传统工艺创新,将时令鲜果转化为高附加值李子酒,既解决了鲜果存储难题,又以"液体名片"的形式传播汝城风土文化。
枝头采撷
晨光微熹时,赤魂宣讲团的身影已穿行于李树林间。蜜色的黄金奈李压弯枝头,在晨露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指尖轻旋,果实应声入篮,篮筐里清脆的碰撞声,是夏日最动听的乐章。那些被果蜜染亮的指甲缝,记录着与土地最亲密的对话。
图 果园摘奈李
山泉浣洗
清冽的山涧旁,一场关于纯净的仪式正在上演。奈李在流水中翻滚,队员指尖轻抚过每颗果实,洗去浮尘却留住阳光的味道。水珠从果皮滑落的瞬间,折射出七彩光斑——这是大自然为洁净果实盖上的琉璃印章。
图 河边清洗奈李
阳光淬炼
洗净的奈李列队站上竹筛,在阳光下摊开一片金黄。赤魂人静立一旁,看微风掠过时果子轻轻颤动,果皮渐渐起皱的纹理,恰似时光书写的密语。晾晒,从来不是简单的等待,而是像陶匠揉泥般,在反复摩挲中筛去杂质,只留最紧实的本真。他们知道,此刻每一缕拂过果实的风,每一寸洒落的阳光,都会化作日后酒香里的底气 —— 正如他们始终坚守的:所有的沉淀,都是为了让那份纯粹的力量更从容地生长。
图 晾晒奈李
匠心封坛
团队成员精准称量砂糖与盐粒,逐一核对配比后倒入罐中。当透明的玻璃罐盖缓缓旋紧,阳光穿过罐身,将琥珀色的果肉映照得格外透亮——就像当年老乡们端详伤员伤势时举起的煤油灯,此刻的光亮里,同样盛满着质朴的关怀。这一传统工艺的严谨与匠心,延续了古法制作的温度,也让甜味的传承更显珍贵。
图 制作奈李酒
时光馈赠
“我们珍视的不仅是酒液的醇香,更是工艺背后的文化传承。”团队负责人轻抚着斑驳的酒坛介绍道。在恒温酒窖中静静陈酿的玻璃坛,正经历着微妙的生化转变——糖分逐渐转化为酒精,单宁变得柔顺,果香与酒香达到完美平衡。
图 等待发酵
这批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李子酒,通过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黄金奈李的价值提升——从枝头鲜果的精挑细选,到古法酿造的每道工序,再到文旅产品的创意开发,不仅延续了汝城人坚守百年的酿造智慧,更以12%vol"的酒精度和18-22°Bx的糖度标准,确保了酒液的黄金品质。如今,这些正在时光中沉淀的美酒,既承载着匠人对风味的极致追求,也通过乡村旅游伴手礼、非遗文化体验等创新形式,为汝城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乐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