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三下乡:手护无声世界,赋能乡村教育新温度

发布时间:2025-07-18 23: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子文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王雪梅、徐春荣、陈子文) 2025年7月17日,湘潭大学化学学院赴湘潭县乌石镇暑期实践团走进乌石镇红军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语课。这堂手语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体现。它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与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精神将伴随他们成长,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课堂伊始,主讲王雪梅老师以“关于听障人士那些事”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聋哑人”“听障人士”“语言功能障碍者”等称呼的区别与含义,让孩子们明白听障人士虽然很少说话,但并不代表他们有语言障碍,也让孩子们知道语言是多元的,而尊重是沟通的基石。

(图为上课照片)

随后,课堂进入了“日常手语学习”环节。主讲老师耐心地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谢谢你”“对不起”等基础手语表达。旨在小朋友们如果遇到听障人士或语言障碍者可以利用今天学习的手语知识给予他们帮助,让更多人进入他们的世界。孩子们跟着老师的示范,认真地模仿着每一个动作。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在老师的鼓励与纠正下,他们的动作逐渐变得熟练起来。

(图为小朋友手语展示图片)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所学,老师还精心设计了“忆一忆,猜一猜”的互动环节。小朋友们用手语表达自己想对同桌说的话、用手语介绍自己的名字等手语展示着自己的学习成果。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手语的理解与记忆。

(图为小朋友用手语进行对话照片)

课堂的最后,主讲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群身体有残疾的听障人士虽然无法用语言交流,但他们依然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他们用手语表达着对世界的热爱,用行动诠释着生命的坚韧。老师号召孩子们:在生活中,大家要对残疾人士多些尊重、多些理解、多些包容。

这堂手语课,不仅让乡村小朋友们学会了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尊重与包容的种子。它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与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精神将伴随他们成长,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这堂课的意义远不止于教授一种沟通方式,它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教育实践,体现了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它提醒着我们,社会需要更多类似的教育与实践,去消除偏见,增进包容,让每一个群体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尊重,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子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