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蝉鸣与阳光的暑期,一场以“‘铜’心‘碳’索”为主题的三下乡支教活动,为衡阳市衡南县近尾洲联合学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成长与欢乐。来自高校的实践团队不仅带来了知识的种子,更用青春活力点燃了乡村校园的热情,其中,后勤组与科普组的协同联动、志愿者彭欢欢的暖心付出,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教育剪影。
运动场上的“守护线”:后勤与科普组共筑欢乐课堂
“加油!加油!”近尾洲联合学校中心小学的操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正在这里举行,而场边忙碌的身影中,以彭欢欢为代表的后勤组成员格外亮眼。他们不仅是活动的“后勤兵”,更是孩子们安全与快乐的“守护者”。后勤组的彭欢欢和伙伴们则提前勘察场地、摆放器材、划定安全区域,活动中穿梭在队伍间维持秩序,及时为孩子们递上饮用水,耐心引导低年级学生遵守规则。
(五年级的小朋友在进行“摸石头过河”的游戏)
“老师,还想再玩一次!”汗水浸湿了孩子们的衣衫,却挡不住他们眼中的兴奋。看着孩子们在阳光下尽情奔跑、协作互助,彭欢欢笑着说:“原本以为后勤工作只是‘幕后’,但看到孩子们因为团队的保障能无忧无虑地享受运动,突然觉得这份‘守护’特别有意义。”这场运动会,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更在潜移默化中种下了“团队合作”“绿色生活”的种子。
英语课堂的“新活力”:用热情点燃学习兴趣
“Hello, everyone!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在五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彭欢欢带着孩子们拍手唱英文儿歌,原本略显羞涩的乡村孩子,渐渐被他生动的语调、夸张的手势所吸引,纷纷举起小手争当“小老师”。
考虑到乡村孩子英语基础较薄弱,彭欢欢没有采用传统的课本教学,而是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场景设计了“水果认词”“日常对话情景剧”等互动环节。他用彩色卡片教孩子们认读“apple”“banana”,又邀请学生上台模拟“去商店买东西”的对话场景。当有学生发音不标准时,他会蹲下身耐心纠正,并用“你进步啦”“太棒了”等鼓励性话语给予肯定。
(彭欢欢的英语课上同学积极举手发言)
“以前觉得英语很难,彭老师上课像玩游戏一样,现在每天都想上英语课!”学生刘书琪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基础词汇,更重要的是,那份对英语的畏惧被好奇与热爱取代。彭欢欢说:“乡村的孩子其实很聪明,只是缺乏引导。希望能用这个课堂,让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对话基层教师:倾听乡村教育的坚守与期盼
支教之余,彭欢欢特意走访了近尾洲联合学校的几位基层教师,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他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当他们的‘临时家长’。”有着20年教龄的王老师感慨道,学校师资紧张,不少老师身兼数科,还要操心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但看着孩子们一点点进步,再累也值得。另一位年轻教师则提到,乡村教育最缺的是“新鲜血液”——优质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课程设置,这些都需要外界的助力。
(彭欢欢对乡村基层教师王老师的采访)
“他们的坚守让人动容。”彭欢欢在采访笔记中写道,“乡村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更多人接力。自身能做的,不仅是短期的支教,更要把这里的故事带出去,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孩子的成长需求。”
从运动场上的默默守护,到课堂里的热情互动,再到与基层教师的深度对话,彭欢欢和“铜”心“碳”索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在衡南县近尾洲联合学校中心小学的这抹夏日亮色里,看到了教育的温度,更看到了乡村振兴中,青春力量与童心梦想碰撞出的无限可能。正如孩子们在运动会横幅上写下的那句话:“运动向未来,一起共成长”——这,正是三下乡支教活动最动人的意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汤宇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