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普”声朗朗 古浪双庙振兴有“声”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甘”推普 共“肃”振兴暑期实践团 赴古浪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18 17: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浦景然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9日上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自发组建了实“甘”推普 共“肃”振兴暑期实践团奔赴甘肃省武威市开展线下推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江苏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甘”推普 共“肃”振兴暑期实践团师生10人,深入古浪县双庙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推广普通话为纽带,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开展系列活动,赋能产业与文化推广。

图为实践团与双庙村居民合照

聚问题:关爱双庙人民,国家资助政策宣讲

团队聚焦社会问题,由同行指导老师刘娜与团队成员吴浩,许康熙为双庙村居民宣讲国家资助政策,刘娜老师表示:“国家资助政策是一项兼具温度与力度的民生工程,国家资助政策既是兜底保障,也是发展赋能,彰显了“教育公平”的理念,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图为国家资助政策宣讲现场

弘精神:弘扬“三个不相信”精神主题团课

资助政策宣讲后由指导老师丁晶为双庙村居民开展了以弘扬“三个不相信”精神为主题的主题团课,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现出了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在团课末尾团队师生与双庙村居民共唱红色歌曲歌颂祖国的繁荣富强。

图为指导老师丁晶开展主题团课

伴儿童:童言同语“话”经典,“普”语传承新力量

主题团课后由团队成员浦景然、吴浩针对儿童开展童言同语“话”经典,“普”语传承新力量主题活动。通过古诗教学、汉字认读、齐唱儿歌等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普通话宣传及教学活动。团队成员浦景然表示:“普通话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方式,更是对外沟通的桥梁,学好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更是吾辈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载着民族发展的接力棒。作为青年人更应做好带头作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机会与氛围,做讲好普通话的引路人。”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普通话宣传及教学活动

深调研:团队成员面对面,村中干部有话说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浦景然、吴浩分别对双庙村委会文书安银弟与村书记、主任张全泽进行了双庙村普通话情况的简单调查与访谈。安银弟同志表示:“双庙村整体普通话水平较差,村中年龄结构多为老年人群与儿童。其中老年人大多不习惯于使用普通话,较多使用古浪县当地方言进行交流。儿童群体由于学校对于普通话的系统教学,整体普通话水平较高,可以做到流利沟通。”张全泽书记表示:“使用当地方言虽更有利于本地工作的开展,但普通话水平整体较差极大的限制了当地经济向外发展的可能。长远看来推广普通话教育尤为重要,双庙村整体对于普通话有极大需求,希望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以提高村民整体普通话水平。”

图为团队成员对村委会干部进行访谈

访牧场:参观牛羊养殖场,深入了解古浪县支柱产业

目前双庙村的主要产业为农业,种植业方面主要以粮食作物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畜牧业方面主要以牛、羊养殖为主。在村书记张全泽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共同参观了古浪县牛羊养殖场。牛羊养殖作为古浪县的支柱产业,目前羊存栏11596只,牛存栏980头。参观过程中团队指导老师刘海霞对养殖场提出了高度的认可,并对于养殖户存在的技术难题提供了解答。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养殖场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同学们深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增强了对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坚定了要更好地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的决心。乡村振兴从不是空喊口号,实现振兴的唯一道路就是亲眼看,亲身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甘”推普 共“肃”振兴暑期实践团将始终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为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乡村振兴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撰文 | 浦景然

图片 | 许康熙

一审 | 丁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浦景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