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香惠古今,沿道问民心 ——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闽边界咸菜茶民俗调研实践团”持续深入景宁东坑调研“咸菜茶”民俗

发布时间:2025-07-18 14: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雪妮、黄谢娜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挖掘浙闽边界“咸菜茶”民俗的群众记忆、文化内涵及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7月10日至11日,丽水学院人文学院“畲韵咸香传千载,茶宴乡情共富兴“实践团持续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开展田野调查。

▲图为团队在东坑镇文化站的合影

7月10日,实践团分赴新和村与心田村展开调研。在与原新和村党组织书记洪克贵的深入访谈中,团队成员不仅梳理了“咸菜茶”民俗在新和村的发展脉络,还了解到咸菜最初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储存食物,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东坑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随后,团队拜访了现任村支书蓝建兵,他着重向成员们介绍了“咸菜茶”民俗中一个极具人情味的生活场景:早年间,新媳妇婚后一周内,会在婆婆引荐下举办咸菜茶宴,邀请村中相关女性参与,以此结识亲友、融入新环境。这一习俗生动体现了“咸菜茶”作为乡村社交纽带的重要功能,为团队理解其社会根基提供了具体案例。

▲图为团队在新和村的合影

同日,团队成员走进心田村,与村支书周国东及原马坑村支书雷志英进行了深入交流。雷志英同志分享了心田村制咸菜、品咸菜的传统,并特别讲解了传统咸菜储存工艺的精妙之处:“过去常用毛竹竹筒存放咸菜,讲究‘实’与‘密’。”他详细说明,“实”指需将咸菜在竹筒内压实不留空隙;“密”则指需用箬竹叶将开口封紧以隔绝空气。这些口述精准记录了传统咸菜制作的智慧,有力支撑了后续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图为团队在东坑镇文化站进行访谈

为全面了解民众对“咸菜茶”民俗的认知与记忆,7月11日,实践团深入东坑镇各村庄开展问卷调查。问卷从民众的咸菜制作、咸菜宴参与程度、对咸菜产业化的看法等多个维度出发,力求全方位地把握这一民俗的现状与发展。团队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问卷111份,这些详实的数据为分析“咸菜茶”民俗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实证支撑。

▲图为团队进行问卷调查

▲图为团队进行问卷调查

成员们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整理珍贵的口述历史与详实的问卷数据,积极探寻“咸菜茶”民俗在当代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中的新定位与新路径,让这份独特的“咸香茶韵”持续焕发活力。

撰文 | 钟雪妮 黄谢娜

图片 | 何子霆 钟雪妮 罗婧子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谢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