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临,沂路繁花:中国海洋大学学子青春支教点亮青云村童梦

发布时间:2025-07-18 11: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毛玉晓 曲丽婧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七月的青云村,晨光穿透薄雾,红领巾课堂内书声琅琅。一群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大学生俯身于课桌间,正耐心指点着孩子们朗读。稚嫩童音与轻柔引导声交织,在盛夏山峦间回荡出别样生机。

▲图为队员授课

2025年7月7日,“山海相‘临’,‘沂’路繁花支教队”的四名队员,跨越山海阻隔,来到临沂市费县大田庄乡青云村红领巾课堂,开启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他们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基所系,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活水之源。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乡村人才支撑的深切号召,这群青年学子选择将课堂搬到田野深处,把知识的种子播撒于最需要阳光的角落。

▲图为队员授课


云端送智,童心启慧

课程设计处处可见巧思,既夯实基础,更点亮心灯。支教队不仅为10余名儿童悉心辅导课业、预习新课,筑牢知识根基,更精心打造了“科学文化+特色启蒙”的趣味课堂。从互动科普视频中第一次“触摸”星辰大海,到亲手组装简易手工作品,孩子们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惊奇光芒。队员王妍阳同学感慨道:“当孩子指着自己手工作品兴奋地说‘原来我也可以这么厉害’,那一刻,我真正懂了‘启蒙’二字的分量。”这种将数字化科普教学资源引入乡村的尝试,正是对“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鲜活基层实践。

▲图为队员授课


伴嬉启智,润心无声

除了知识传授,心灵陪伴是另一道温暖的风景线。支教队巧妙地将“寓教于乐”融入日常。课间,操场上老鹰捉小鸡的欢快身影和笑声不绝于耳;午休后,队员们讲起远方的海洋故事,孩子们围坐倾听,眼中映出对广阔世界的憧憬。在作业辅导中,当内向的小朋友最终鼓起勇气提问,队员刘诗宇同学立刻蹲下身来,用最温和的声音为她解疑答惑。这些日积月累的耐心与真诚,如春风化雨,悄然浇灌着孩子们心中自信与勇气的幼苗。

▲图为队员带领小朋友做游戏


足下量土,心中生责

这趟旅程,同样是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与成长淬炼。队员们在简陋环境中备课至深夜,在乡村小路上护送孩子回家,在星光下讨论教学得失……这些经历成为他们读懂乡村、读懂国情的生动教材。“从课本走向田野,才真正掂量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的千钧之力,”队员李宜轩在总结中郑重写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这片土地的责任。”


▲图为队员与小朋友交谈


纸翼载梦,山海同辉

当支教结束那天孩子们高高放飞亲手折的纸飞机,上面写满“谢谢老师”“我想去看海”的纯真愿望时,年轻的支教队员们仰望天空,心中涌动着不舍与力量。村书记一句朴实赞许:“山沟沟里,真盼来了金凤凰!”道尽了乡土对知识与人才的渴求。一个孩子拉着队员王冰的手问:“老师,你们那边的星星,是不是也和我们这里一样亮?”这童稚一问,恰似山海间最清澈的约定。


▲图为队员与小朋友合照


青年当如桥梁,既连接山海,也贯通未来。这群中国海洋大学的学子以知识为火种,以青春为注脚,在沂蒙大地上刻下了新时代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乡野奉献的坚实足迹。他们用行动证明:青年力量所至,教育公平之路必将繁花盛开;当青春脉搏与乡村振兴伟业同频共振,山与海的故事便有了最动人的续章:那是以担当写就的史诗,更是民族复兴宏图中永不褪色的青春印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曲丽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