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陈思羽 陈子萍 矫俊贤)为增强乡村群众法治意识,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7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筑梦小鱼实践团走进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面向村民及留守儿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题普法宣讲活动。活动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为乡村儿童及家庭送去实用法律知识。
实践队员以案释法,筑牢权益保护屏障。“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被邻居欺负怎么办?”“女童遭遇性侵害该如何求助?”活动中,实践团成员结合山东君成仁和律师事务所韩光玲律师的专业指导,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案例。团队成员王宏维以真实案件为例,讲述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后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过程,详细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监护”“强制报告”等制度,强调“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宝贝,更是国家保护的对象”。
针对女童保护问题,成员贺宜勤采用"动画短片+情景剧"的互动教学模式,通过生动还原"陌生人搭讪""不当身体接触"等常见危险场景,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安全课。活动现场,孩子们在专业引导下学习识别危险信号、掌握拒绝技巧,并通过情景模拟演练"记住家长电话""拨打110报警""寻求老师或村干部帮助"等实用自救方法。村民们全程专注参与,不少家长边听边记,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以前总以为法律条文高高在上,今天才明白它就像隐形的铠甲,时时刻刻都在守护我们的孩子。"村民张大姐在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道。这种寓教于乐的普法方式,让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村民的法治观念得到同步提升。
为提升普法效果,实践团创新形式让普法更“接地气”,设计了“法律闯关游戏”“普法儿歌教学”等环节。在“法律知识大转盘”游戏中,孩子们通过答题掌握“受教育权”“隐私权”等概念;成员们还发放自编的《未成年人保护手册》,以漫画图解“网络防沉迷”“校园暴力应对”等热点问题。
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团队开设“法律咨询角”,解答监护职责、抚养费追索等疑问。村民刘大叔咨询“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时,成员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建议“多陪伴、定规则、树榜样”,并推荐“亲子共读普法绘本”等互动方式。此次活动共发放普法资料200余份,覆盖村民及儿童150余人。
此次宣讲是筑梦小鱼实践团融合专业所学与基层需求的生动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联合花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更多乡村推广“法律小课堂”、设立“小鱼法治信箱”收集儿童法律困惑,同时计划培训乡村教师担任“法治辅导员”,构建长效普法机制。
筑梦小鱼实践团始终秉持"法治护航成长"的理念,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广袤乡村,终将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蔚然成荫。以此次行动为新的起点,团队将持续深耕乡村法治教育,为孩子们撑起坚实的法律"保护伞",用青春力量浇灌法治之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而鲜活的法治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子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