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杨汝欣、黄珊炜、文苇) 为活化非遗文化传承,深化“百千万工程”校村共建内涵,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田园卫士”突击队近日走进新塘镇瓜岭村,开展“古艺新承”主题研学活动。在这场深度文化实践中“田园卫士”突击队成员通过掐丝珐琅、布艺郁金香制作和点茶三项技艺研习,既触摸了岭南非遗文脉,更探索出“古村活化+文化再生”的创新路径。
匠心遇新声:非遗技艺传承与破局
在瓜岭村文化活动中心,三道非遗技艺体验区犹如时空隧道,串联起传统与当下的对话。非遗传承人们手持器物娓娓道来,揭示每项技艺入选背后的当代价值。
掐丝珐琅区的鎏金器具光影流转,镊子游走勾勒出木棉花纹。“当传统金工邂逅现代设计,这门非遗便成为文旅融合的最佳载体。”随着老师指尖律动,冷硬的金属丝线幻化为充满生命力的岭南画卷。
图为掐丝珐琅老师讲解
布艺工作坊的牛仔郁金香绽放异彩,针线穿梭间赋予工业边角料新生。“新塘牛仔产业的边角料在此获得艺术重生,这正是循环经济与文化创意的完美碰撞。”传承人手持改造的环保布料,将产业转型的智慧缝进花瓣褶皱。
图为布艺老师教学针法示范
点茶区的宋式建盏泛着幽光,茶筅击拂间雪浪翻涌。“唐宋茶礼在岭南积淀千年,这一盏茶汤最能诉说珠三角水乡的集体记忆。”老师轻旋茶筅,银丝般的茶沫绘出时光年轮,学生们在茶香中触摸到文化基因的脉动。
三组学子在非遗工作坊的沉浸式体验,谱写着传统技艺的青春续章。珐琅制作区金丝缠绕,釉料填涂间,手作温度消解着机械复制的冰冷感;布艺坊牛仔布翻飞,回收布料经创意剪裁,绽放出可持续的乡野表达;点茶区内茶香氤氲,碾茶、注汤、击拂的工序中,“手稳心静”的祖训随着茶沫沉淀。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点茶技艺成果
薪火连校地:振兴图景共绘新篇
研学尾声的座谈会上,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辩证思考持续激荡。掐丝珐琅老师凝视学生作品感慨:“每道工序的坚守,都是在为创新筑基。”布艺老师轻抚牛仔花瓣:“循环经济需要这样的文化转译,让工业记忆绽放艺术生命力。”
这场非遗研学不仅是文化寻根之旅,更是校地协同的创新实践。依托瓜岭村“古村+非遗”基底,“田园卫士”突击队正规划“非遗研学游线”,将茶道体验、手作工坊等模块融入乡村旅游,使传统技艺转化为体验经济新动能。正如活动中诞生的茶沫书法、牛仔花艺等跨界作品所昭示的:当青春创意注入非遗传承,文化振兴的篇章便有了更生动的写法。
知行融实践:文化振兴正当时
校村联动的实践智慧正在显现:通过创造性转化,非遗不再是博物馆的静态展品,而是化作乡村振兴的活性因子。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这种“非遗传承+校地协同+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正为传统村落焕新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当掐丝珐琅的流光映亮古村屋檐,当牛仔郁金香装点研学课堂,一场关于文化复兴的青春实践仍在继续。
图为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汝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